Workflow
重仓赛道从“旧”到“新”主动权益百亿基金经理人数重返百位
搜狐财经·2025-11-17 07:20

行业趋势核心观点 - 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行业出现显著转变,市场偏好从“传统内需”如消费、医药、新能源赛道转向“科技创新+安全边际”的新核心赛道,如科技、红利、量化等方向 [2] - 百亿基金经理人数在经历下行后探底回升,从2022年二季度的163人高点降至2025年二季度的82人后,于当前三季度重返100人以上,目前约114人,平均管理规模为174.7亿元 [3] - 规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发生根本变化,从依赖明星效应与大规模新发产品转向业绩与市场行情的共振,标志着从“规模驱动”向“业绩驱动”的转变 [2][5] 百亿基金经理阵容结构 - 当前百亿基金经理阵容可分为三类:管理规模数百亿的知名老将、年内规模持续增长从百亿边缘迈入百亿乃至两百亿的基金经理、以及近期规模从不足50亿元快速突破百亿的新晋基金经理 [3][4] - 100亿至150亿元规模区间的基金经理是当前主力,占比达47.7%,而200亿元以上人数已显著减少 [3] - 具体来看,易方达基金张坤管理规模565.44亿元排名第一,谢治宇和葛兰管理规模均在400亿元以上,刘彦春、周蔚文、刘格菘、胡昕炜管理规模均在300亿元以上 [1][3] 新晋百亿基金经理特征 - 新晋百亿基金经理中,50%以上聚焦科技赛道且业绩优异,例如某移动互联基金2023年至2025年的业绩收益率分别达到44.92%、32.40%和72.90% [5] - 量化策略尤其是小盘量化贡献了约10%的新晋百亿基金经理,凭借分散化持仓和超额收益稳定性脱颖而出 [5] - 多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在短期内实现快速增长,例如永赢基金任桀规模从二季度的11.66亿元增长至近130亿元,中航基金韩浩规模从不足20亿元增长至150多亿元 [4]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 - 业绩成为规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新晋百亿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近三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5.14%、10.66%和47.23%,显著优于同期A股宽基指数 [5] - 2024年至今新晋的30位百亿基金经理中,其产品在2023年之后的新发基金占比仅为16%,且仅有2只规模在百亿元附近,其余均在25亿元以内,表明非依赖新发基金 [5] - 当前有35只规模过百亿的主动权益基金,其中12只在2023年底时未达到百亿门槛,规模快速扩容的核心驱动力是近两年亮眼的业绩表现 [6] 投资者行为与市场环境 - 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业绩稳定、风格清晰的基金经理,而非盲目追逐明星效应,与此前新发基金一日售罄的非理性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8] - 投资者已开始注重规模对投资管理的影响,并认识到百亿基金经理风格的多元性,除了科技型选手,均衡和价值长跑型选手同样受到青睐 [8] - 监管环境为基金经理提供了更明确的框架,主题投资指引等政策的落地增强了基金风格约束,避免了过去的风格漂移,为投资者进行精准配置创造了条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