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日报】嫦娥六号样品揭示全新月球氧化反应机制
科技日报·2025-11-17 10:41

记者16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采回的 样品,取得月球科学研究重大突破——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 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原载于《科技日报》2025-11-17 01版) 嫦娥六号着陆的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岩石质天体上已知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其形成 时的撞击规模远超月球其他区域,为探索特殊地质过程提供了独特场景。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成功从南 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此次突破性发现创造了前提。 该研究成果由山东大学行星科学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云南大学科研人员共同完 成,得到国家航天局月球样品的支持,并发表在国际综合性期刊《科学进展》上,将为后续月球科学研 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深化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知。 由于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保护且缺乏水,被科学家们认为整体处于"还原环境",缺少氧化作用的关键 证据,特别是赤铁矿等高价态铁氧化物。此次,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中发现了赤铁矿和磁赤铁 矿矿物,并联用微区电子显微谱学、电子能量损失谱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