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十一的“成人礼”:当狂欢节走向理性深耕
36氪·2025-11-17 10:48

行业核心转变:从GMV崇拜到高质量发展 - 双十一全网销售额达到约1.70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但电商平台连续第四年集体保持GMV细节沉默[3] - 行业评价体系发生根本性转变,阿里巴巴主动取消“GMV竞速赛”,京东更强调用户数增长40%、订单量增长60%等质量型指标[6] - 华泰证券估算2025年双十一GMV同比增中高个位数至10%,行业战略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6] 促销周期拉长与市场疲态 - 2025年抖音、苏宁、京东、淘宝/天猫的大促周期分别长达57天、44天、37天、31天,较2024年普遍延长5-22天[4] - 过长的周期导致消费者审美疲劳,商家陷入“高投入低回报”困境,部分中小商家选择退出[4] - 全国邮政快递企业揽收快递包裹139.38亿件,同比增速为9.1%,较2025年三季度13.2%的增速放缓,印证大促拉动效应减弱[11] 平台竞争新策略:生态化与跨界融合 - 京东通过“造车突围赛”开辟新战场,联合广汽、宁德时代推出电池租用购车价4.99万元,PLUS会员入手价低至4.54万元[7] - 京东汽车业务历时七年布局,构建“买、配、养、用、换”全周期服务闭环,带动平台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40%,订单量增幅接近60%[9] - 阿里系聚焦效率提升与场景扩容,AI技术使商家广告ROI提升12%,即时零售全渠道销售额达670亿元,同比激增138.4%[9][10] 消费者行为转变:理性务实主导 - 消费者不再认为双十一是全年全网最低价购物时刻,选择更加精明务实,积极寻求低价、聚焦必需品并进行线上比价[11][13] - 顶流直播带货以全网最低价销售商品,削弱了双十一最低价吸引力,促销期间频繁出现商品“先涨后降”现象[11] - 电商征税政策收紧与“国补退坡”让过往的数字游戏失去意义,夸大GMV存在税务风险[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