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核心吸引力 - 作为上海经典核心商圈,历经数十年仍保持旺盛人气,本地常驻客占比稳居高位[1] - 商圈内黄金柜台前排长队、体育赛事后夜宵热潮、二次元店铺跨龄客群共同勾勒出商业活力图景[1] 交通枢纽优势 - 作为三条地铁线路(1号线、9号线、11号线)交汇的换乘枢纽,成为松江等郊区居民进入中心城区的第一站[2] - 地面公交网络密集,拥有20余条公交线路覆盖上海各个区域[3] - 通过地下通道和空中连廊将美罗城、港汇恒隆广场等核心商业体无缝连接,形成地下-地面-空中三维立体交通网络[3] - 商场围绕路口形成环形布局,相比直行商业街更易引导消费者循环消费[3] - 2022年将过街天桥更新为向两侧辐射的U形二层连廊,兼具交通、景观和休闲功能,提升消费者停留时间[3] 业态错位竞争 - 商圈内美罗城、港汇恒隆广场、东方商厦等商业体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各美其美的良性生态[6] - 东方商厦以黄金首饰、保健品、礼品为主,化妆品价格低于其他商场平均价,吸引白领及外地客群[7] - 港汇恒隆广场汇聚国际奢侈品牌、人均消费超500元的餐饮及中高端亲子品牌,是品质生活白领的首选[7] - 原六百商场以中老年服饰著称,羊毛衫、羽绒服等产品以品种多、质量好、价格适中吸引消费者从浦东等地专程购买[7] - 美罗城定位潮流文化聚集地,涵盖两代人的青春记忆[7] - 商圈形成从高端到平价、从独特垂类到社区小店的全维度覆盖,满足不同客群需求[8] 文化体育赋能 - 毗邻徐家汇体育公园,中超和CBA男篮赛事结束后大量球迷导入商圈形成周末夜间客流[4] - 美罗城与久事体育合作,在体育公园内设临时推广摊位,并安排短驳交通将赛事及演唱会人流运往商圈[4] - 美罗城屋顶建成空中足球场和匹克球场,与体育赛事合作推出运动+餐饮套餐,为企业提供团建场地[11] - 商圈周末夜间消费旺盛,天钥桥路烧烤店、火锅店等外摆营业至凌晨两三点[4] 美罗城创新运营 - 自1998年开业27年来未经历大规模停业改造,但持续进行软硬件更新以保持年轻力[9][13] - 2016年将B1层改造为潮流主题街区五番街,引入日本彩妆品牌、特色杂货店等国内少见品牌,开业十年后依然人流如织[9] - 引入吉卜力工作室官方授权周边专卖店橡子共和国中国首店、LOFT中国首店、SHONEN JUMP SHOP旗舰店等头部二次元内容品牌[10] - 12家二次元店铺虽仅占总店铺数6.1%,却贡献20%的总营收,吸引30%-35%日均客流[10] - 2015年引入赖声川打造的专业上剧场,明星参演导致一票难求[11] - 2024年新增上影动漫剧场及XR游戏体验区,推出电影联动文创产品被抢购一空[11] - 逐步建成五番街、美罗内街等立体街区型购物中心,每层各具特色[12] - 25-29岁客群占主流,女性客群占比超70%,以本地消费群体为主,显示强劲消费意愿与忠诚度[14] 数码业态转型 - 新百脑汇商场将原本密集摊位改造为开放式品牌体验空间,云集数码类官方体验店[15] - 拓展数码维修业务楼层,提供电脑维修、手机保养等服务,解决线上买产品、线下售后难痛点[15] - 引入卡牌竞技业态,在4楼开辟专门活动区吸引18-30岁年轻人,工作日晚上也常坐满[15] - 与万体馆演唱会、赛事资源联动,推出明星应援+数码体验组合活动,吸引女性粉丝并带动销售[16] - 计划于2024年底2025年初辟出机器人专区进行新探索[17] 社区商业共生 - 天钥桥路沿街分布众多经营超十年的社区老店,涵盖熟食、烧烤、面包等品类,定位社区消费,性价比高[17] - 大型商场与周边小店未出现零和博弈,社区小店满足居民日常需求,与商场形成互补[17] 持续发展策略 - 商圈通过差异化定位避免千店一面,聚焦各自擅长领域[17] - 坚持动态调整,始终引入新事物,提前3-5年进行主动创新而非被动应对[11][17] - 强化商圈协同,街道、商城集团、商场运营团队合力织就,实现场景分层、业态错位、文化赋能与社区共生[18] - 随着新六百Young等商业体改造完成及宜山路智能家居一条街升级,商圈将不断注入新活力[18]
上海徐家汇商圈,凭什么经久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