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面对关税政策冲击,中国出口展现出显著韧性,上半年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升至14.2%的历史同期新高[1] - 出口韧性源于供应链调整、出口市场多元化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商品竞争力提升[1][4][5] - 出口增长背后存在隐忧,包括贸易转移的可持续性存疑以及出口商品价格持续下行[13][15] 出口市场份额变化 - 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降低,份额从2018年末的20%附近降至10%左右,前10个月对美出口累计同比下降17.8%,拖累整体出口增速2.6个百分点[3] - 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提升,前10个月对东盟、非洲出口累计同比分别增长14.3%、26.1%,对整体出口增速的拉动作用分别为2.3、1.3个百分点[4] - 同期对欧盟出口累计增长7.5%,拉动整体出口增速1.1个百分点[4]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 高级工业品出口份额持续上升,9月份达到53.3%的历史新高,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5] - 机电和音像设备、车辆等运输设备是主要贡献项,出口份额分别提升至42.6%、8.5%[5] - 前9个月高级工业品出口增长9.0%,拉动整体出口增速4.8个百分点[5] 商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 中国工业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持续大于1,但内部分化明显,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减弱,而技能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提升[9] - 2024年中国工业品出口占全球比重为20.0%,较2018年上升2.5个百分点[11] - 低技能和技术密集型、中等技能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品全球出口份额分别升至24.9%、19.8%,较2018年各上升5.4、5.9个百分点[11] 出口韧性背后的隐忧 - 中国对非美地区出口增长主要以中间品为主,2023年中国中间品出口份额为51.1%,较2018年上升4.4个百分点,对越南中间品出口份额升至71.5%[13] - 亚太地区中间品贸易占比已接近欧美,但最终品比例远低于中间品,表明供应链贸易主要服务于海外市场最终品出口[15] - 出口商品价格持续下行,前9个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累计下跌4.6%,提升了价格竞争力但可能强化贸易保护主义动机[15]
管涛:中国出口韧性从何而来|立方大家谈
搜狐财经·2025-11-17 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