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玻璃纤维作为一种在建筑、能源、交通等领域应用广泛的新型材料,其行业发展持续获得国家及地方层面的有力政策支持 [1] - 政策引导方向明确,从“十二五”时期鼓励发展高性能纤维和复合材料,到“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电子玻璃产品突破,鼓励发展特种玻璃纤维等产品 [1] - 国家层面通过多项政策目录(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对行业进行规范和鼓励,重点支持高性能、特种玻璃纤维的发展 [2][3][5][6] - 地方政府积极跟进,将玻璃纤维产业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并设定具体的产业规模目标,推动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 [9][10][14][16] 政策历程 - “十二五”时期政策鼓励发展高性能纤维和复合材料 [1] - “十三五”期间政策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重点发展特种玻璃纤维等产品 [1] -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电子玻璃产品取得突破,鼓励发展特种玻璃纤维等产品 [1] 国家层面政策汇总及解读 - 2015年以来,玻璃纤维行业多次被列入《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等国家级鼓励类目录 [2] - 2021年《玻璃纤维工业十四五规划》发布,明确了“十四五”期间以创新为动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控制产能过快增长的发展方向 [2][3] - 2023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明确鼓励发展8万吨/年及以上无碱玻璃纤维粗纱池窑拉丝技术,5万吨/年及以上无碱玻璃纤维细纱池窑拉丝技术等 [5][6] - 2024年《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将重庆、陕西、内蒙古、广西等多个省市的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玻璃纤维产品列为新增鼓励类产业 [2][7][8] - 2020年工信部发布《玻璃纤维行业规范条件》,对生产企业布局、工艺与装备、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3][4][5] 各省市层面政策汇总及解读 - 重庆市计划到2027年,全市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规模总量突破500亿元,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销量占全国比重达到20%以上 [10] - 浙江省、四川省等省份在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强调提升玻璃纤维生产过程中的固废资源利用水平和能源结构优化 [10] - 江苏省规划支持石墨烯玻璃纤维等复合增强材料在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研发与规模化生产 [14] - 上海市计划在2025-2027年聚力建设纤维等3大创新高地,培育壮大复合材料等5个产业集群 [14] - 安徽省鼓励合肥、安庆、芜湖等地重点发展玻纤及复合材料等产品 [16] - 广东省鼓励发展高性能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等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制品 [16] - 湖北省规划推动高铝耐碱玻璃纤维等新型墙体、保温隔热和防火材料做大做强 [16]
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玻璃纤维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 被列入鼓励性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