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发布与定位 - 阿里巴巴于11月17日推出个人AI助手“千问”APP并开启公测,该应用基于全球性能领先的开源模型Qwen3,定位为“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 [2] - 千问APP提供AI生图、深度研究、智能写作、音视频速读等功能,用户可通过上传图片、录音、文件或直接通话进行交互 [3] - 公司战略目标是将千问打造为未来的AI生活入口,计划接入地图、外卖、订票、办公、学习、购物、健康等各类生活场景 [2] 核心功能与性能 - 千问展现出强大的办事能力,例如能在几秒钟内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并制作成几十页的精美PPT,可一次性读取多篇论文报告并精准提取信息 [4] - 在生活领域,千问已初步打通购物场景,例如上传鞋子照片可快速辨认品牌并给出淘宝、1688、闲鱼等平台的购买链接 [5] - 其智能回答能力基于Qwen大模型,斯坦福大学报告指出中美顶级AI大模型性能差距大幅缩至0.3%,阿里Qwen重要模型贡献度位列全球第三 [4] 市场竞争与战略意图 - 此次发布意味着阿里巴巴开始全力进军AI to C市场,将凭借免费策略以及与生活场景生态的结合,与ChatGPT展开全面竞争 [2][6] - 相较于OpenAI的ChatGPT、Google的Gemini、字节的豆包、腾讯的元宝,千问的差异化优势在于更贴近中文用户习惯、本土化场景及阿里生态的即时落地能力 [6][7] - 公司此前在AI领域的投入更多集中在B端和基础建设,今年2月已宣布投入3800亿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设定了到2032年将云数据中心能耗规模扩大10倍的长期目标 [7] 行业背景与发展前景 - 行业观点认为,当前AI C端应用尚未出现超级爆款,意味着市场机会仍存,成就爆款需具备自然流畅的交互体验、真实解决痛点的场景渗透力等多重因素 [8][9] - AI C端应用面临技术成熟度、可持续商业模式及用户习惯培养三大瓶颈,其发展正推动行业从“技术演示”向“实用工具”转变 [9] - 阿里巴巴集团CEO在2025年云栖大会上阐述了“超级人工智能之路”,认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是确定性事件,千问是公司在AI“辅助人”阶段的最新探索 [7]
阿里上线个人AI助手“千问” 与ChatGPT全面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