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东21城拼全运新商机:赛事引流消费留客,新场景激活产业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17 20:50

十五运会推动城市体育名片建设 - 广东21个地市借十五运会东风,以“办赛就是办城”理念打造城市体育性格新名片,如深圳“赛事之城”、汕尾“帆船之都”、东莞“篮球城市”、揭阳“武术之乡”、云浮“曲棍球之城” [1] - 赛事连接城市经济活力,各城市通过特色体育项目寻找经济发展新动能 [1] - 深圳湾体育中心鸣枪开跑的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事,为深港两地带来“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文旅新机遇 [1] 体育消费新场景创新与激活 - 深圳通过“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将十五运会与“展、商、演、节、游”等多元场景深度融合,联合在线旅游平台推出专项参赛旅行套餐 [2] - 赛事重构消费“人、货、场”关系,通过智慧场馆、线上线下互动从供给端创造新需求,从根本上激发消费活力 [2] - 汕尾创新构建“帆船+咖啡”、“冲浪+音乐”、滨海运动营地等消费新场景,使游客停留时长从1.5天延长至2.2天,夜间消费占比达60%,酒店入住率超95% [3] - 深圳推广“票根经济”,打造“一日比赛、多日停留”消费模式,促进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3] 体育产业融合与结构升级 - 政策目标到203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7万亿元,鼓励打造沉浸式体育消费场景、推动体育与多业态融合 [4] - 体育消费成为广东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区域消费新支柱,具备形成阶段性消费回暖与结构性增长潜力 [4] - 东莞依托全运竞赛场馆引进商业赛事、体育培训等多元业态,整合篮球中心、“篮球印巷”夜市等资源,推动“篮球赛事”与“文旅产业”相互“破圈” [5] - 广东举办赛事旨在借助IP效应,将相关产业链与价值链向上下游延伸 [5] 科技创新与产业链拓展 - 深圳将最新科技产品融入办赛全链条,包括“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无感通关、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火炬手“夸父”自主点火交接、数字孪生、5G-A、AI等前沿技术 [6] - 科技创新为加快科技赋能体育提供借鉴,推动体育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为科技企业搭建应用场景和推广平台,以赛事带动产业集聚和产品创新 [6] - 揭阳打造武术主题民宿、英歌舞主题餐厅、文旅线路,开发武术文创产品,鼓励武术与科技、电影等领域跨界融合,建设“云上武馆”突破时空界限 [6] - 揭阳服装企业将英歌舞图腾、色彩融入设计推出系列服饰,普宁鼓励纺织企业与英歌表演团体合作推出主题演出,实现文化产业与纺织服装产业有机融合 [7] 后全运时代体育经济发展 - 汕尾积极探索与风翼世界杯组委会、中国极限运动协会合作,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举办海上体育产业招商活动,推动明基博芮水上文旅等项目落地,发展“蓝色经济” [7] - 广东从体育制造到体育赛事实现“赛事经济”全链条覆盖,未来将构建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