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市场包容性改革激活创新全链条
中国证券报·2025-11-18 04:12

资本市场政策支持 - 证监会推动市场更具韧性和稳健性,提升制度包容性与吸引力,旨在构建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1] - 科创板"1+6"改革、债券市场"科技板"、"并购六条"等标志性政策密集落地,显著提升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1] - 后续资本市场改革将聚焦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精准有效支持优质企业发行上市,并健全市场生态[5] IPO市场与行业分布 - 截至11月17日,今年以来共有92家企业完成A股IPO[1] - 从上市板块看,11家企业登陆科创板、29家登陆创业板、20家登陆北交所,三大板块占比超六成[1] - 从行业分布看,汽车与零配件、电气设备、硬件设备等行业的企业在IPO中居多[1] 债券市场创新 - 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发行规模稳步扩大,科创债ETF迎来配置窗口期[2] - 科创债市场呈现三大趋势:发行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推动规模扩容、交易端流动性改善与机构参与度提升形成正向循环、收益率下行与利差分化孕育结构性机会[2] - 首单兼具股债属性的科创可转债获批,新三板企业钢研功能获批非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3亿元、期限不超过6年的科技创新可转换公司债券[2] 创新金融工具与产品 - 科创可转债作为标准化产品,规范化水平较高,有利于提高拟上市企业透明度并化解不规范情况[3] - 建议推广"投贷联动"机制,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并支持编制更多科技创新指数及开发科创主题公募基金产品[6] - 需打造"全周期、多工具"的融资矩阵,以适配科创企业"长周期、高风险、轻资产"的特性[6] 耐心资本入市 - 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为代表的耐心资本正加速入场[3] - 浙江社保科创基金和江苏社保科创基金相继签约,社保基金以超长投资周期和稳健理念匹配硬科技创新需求[3] - 保险资金凭借长期属性天然契合科创需求,数十家保险机构通过间接投资方式现身杭州"六小龙"股东名单,正从"资金提供者"转型为"资本+服务"的综合赋能者[3][4] 产业资本布局 - 央企战新基金首期募集510亿元,出资方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石化等,将支持国资央企补齐产业短板弱项、布局前沿创新[4] - 此类基金投资逻辑注重整合产业和资源优势,可联动央企庞大产业资源和应用场景,构建深度融合的战略创新生态体系[4][5] - 建议推动企业风险投资等多元化资本形式发展,借助产业龙头企业战略协同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具耐心的资本支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