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非遗,打造人文经济新范式
新华日报·2025-11-18 05:49

□ 赵越 苏州,这座以"人间天堂"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既是江南文化的核心区,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富集区。苏绣、漳缎、香山帮营造技艺等共同构成了苏州非遗的文化基因。截至今年10月,全市拥有8 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3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3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面对数字技 术的发展,近年来苏州通过系统性数字化手段,创新非遗保护、传承与利用方式,让非遗从"指尖技 艺"转化为"指尖经济",走出了一条人文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 资源数字化:构建非遗数字基因库 传统的口传心授传承模式容易导致技艺的流失,而分散的展示形式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无疑制约了 文化资本的有效转化。苏州则以系统化、数字化的采集方式为着力点,为非遗资源构建起"数字基因 库",夯实了价值转化的基础。 非遗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与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人文经济学倡导文化经 济化与经济文化化的良性循环,苏州通过创意设计和科技赋能,以数字为纽带推动非遗与现代产业跨界 融合,构建多元价值生态。 苏州丝绸博物馆联合苏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府向红、府涵璐参与制作的《王者荣耀》游戏人物服装,获 得游戏玩家一致好评。镇湖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