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啤酒业破局
经济日报·2025-11-18 06:10

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啤酒行业自2013年产量达峰5062万吨后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当前发展核心从“量大”转向“质强”,通过高端化、细分化、精酿化和渠道创新实现高质量增长 [4][5][6] - 行业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华润、青岛、燕京等五大品牌合计占据市场份额超70% [6] - 未来增长逻辑从“渠道铺货”转向“价值共鸣”,进入“品类细分+场景创新+文化赋能”的三维增长模式 [32] 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 中国啤酒产量于2002年达到2402.7万吨,跃居世界第一,并于2013年达到历史峰值5062万吨 [4][4] - 2013年后行业产量见顶回落,步入存量竞争阶段,主因是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2013年的14.9%提升至2023年的21.1%,而20-40岁传统消费主力占比从35%下降至28% [5][5] - 行业历经区域生产兴起、外资进驻、并购整合等阶段,目前已形成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 [6] 高端化战略 - 啤酒企业于2017年前后开启高端化转型,积极攻占10元以上价格带,并涉足千元超高端市场 [10] - 高端化带动啤酒吨价持续提升,成为存量竞争下收入规模扩张的核心驱动力 [10] - 2025年半年报显示,华润中高档及以上啤酒销量同比增长超10%,其中“喜力”销量增长破两成,“老雪”销量同比增长超70% [10] - 青岛啤酒中高端以上产品实现销量199.2万千升,高端生鲜青岛原浆半年累计增长27.5% [10] - 燕京啤酒以燕京U8为代表的中高档产品收入同比增长9.32%,实现营收55.36亿元,占主营业务比例从68.54%升至70.11% [10] 产品多样化与细分 - 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企业通过口味创新、场景适配满足不同消费人群 [6][11] - 青岛啤酒产品从单一品种发展到9大类、100多个产品系列,实现从“有一瓶”到“有一套”的转变 [11] - 燕京啤酒构建“年轻社交—健康需求—商务高端—家庭分享—区域特色”的多维度场景化矩阵 [12] - 珠江啤酒丰富“3+N”产品矩阵,持续推出超高端及市场畅销产品 [12] 精酿啤酒发展 - 精酿啤酒成为行业新增长点,五粮液、好想你、蜜雪冰城等企业跨界进入 [14] - 精酿啤酒兴起源于消费者追求口感丰富、表达生活态度及饮用体验好 [14] - 啤酒巨头纷纷布局精酿,如华润的JOY BREW酒馆、青岛啤酒1903酒吧、百威的鹅岛餐吧等 [15] - 优布劳精酿啤酒经过10余年发展,在全国布局超2000家门店 [14] 即时零售渠道变革 - 即时零售成为重要增长方式,青岛啤酒即时零售GMV在5年内从约2亿元飙升近10倍,复合增长率超50% [16] - 华润啤酒与歪马送酒战略合作,开发适配即时零售场景的特色产品 [16] - 即时零售预计2030年突破2万亿元市场规模,啤酒凭借高即时性、低便携性成为核心品类之一 [16] - 青岛啤酒将7天保质期的精品原浆通过即时零售覆盖超30个城市1000家门店,最快30分钟送达 [17] 产城融合与场景创新 - 啤酒产业产业链长、联动性强,是培育文商旅融合消费热点的重要媒介 [18] - 啤酒企业通过结合体育赛事、音乐演出、文化参观等场景,为消费者带来新体验 [18] - 青岛啤酒依托博物馆、时尚酒吧等玩转“啤酒+”,青岛啤酒交易所提供创意互动体验 [18] - 百威中国啤酒博物馆成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超7万人次 [19] - 啤酒厂成为地方经济重要引擎,如哈尔滨啤酒厂年产能达100万吨,莆田获“中国啤酒制造之城”称号 [20] 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 - 啤酒行业积极向绿色生态转型,目标建设“零碳产区”“零碳工厂” [21] - 百威哈尔滨啤酒厂取水指标远低于国家3.5立方米/千升的定额 [22] - 青岛啤酒建立23个用水KPI指标,借助信息化平台实时监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2] - 啤酒厂降碳主要途径为降低能耗和调整用能结构,蒸汽碳排放占50%以上,电能占40%-45% [23] - 百威中国26家工厂采用热泵技术,南通工厂通过该技术将每百升啤酒热耗降低25% [24] - 华润啤酒投入近1.3亿元淘汰燃煤锅炉,年节省煤炭近20万吨,38家工厂配备沼气锅炉 [24] - 珠江啤酒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约30兆瓦,光伏发电量折算减排二氧化碳约9000吨 [25] - 青岛啤酒推广废水协同处理技术,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近2.1万吨 [26] - 燕京啤酒发布碳足迹白皮书,一瓶500毫升U8啤酒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为100.04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26] 优势与挑战 - 中国啤酒产业依托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实现跨越式赶超,涌现出智能工厂、灯塔工厂,如青岛啤酒厂智能化产线单日平均产量提升60%,碳排放密度3年间降低62% [30][31] - 行业存在核心原料依赖进口的短板,大麦在高峰年份进口量超1000万吨,啤酒花整体自给率不足60% [28][34] - 华润啤酒完成三大产区共计2万亩国产大麦标准化种植,青岛啤酒与亚盛绿鑫集团共建“啤酒花共建基地”以推动国产化 [34][35] - 全球品牌影响力待提升,2025年全球啤酒品牌价值50强前5名均为国际品牌,前10名中仅2家中国企业 [28] - 未来需加强产品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打造被全球认可的中国啤酒,并利用ESG表现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隐形通行证” [3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