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人经济”视角下,中企出海如何破浪前行
中国青年报·2025-11-18 06:51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机遇 - 未来5年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重大机遇,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1] - 企业出海路径从产品、技术扩展到服务、品牌、供应链和价值观,步伐愈加坚定[1] - 从追求GDP向追求GNI转变,标志着通过调整贸易结构推进贸易平衡,是“十五五”时期必要的结构性调整[2] “中国人经济”视角下的出海新战略 - “中国人经济”关注中国企业与个人在全球范围内创造和拥有的财富总量,需要积极稳妥“走出去”以提升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2] - 倡导构建“中国+N”战略布局,鼓励企业发挥“中国+”优势并着眼“+N”全球布局,通过境外直接投资、技术标准输出与本地化运营实现深度衔接[2] - 企业出海需实现从产品到品牌、从低价值到高价值、从企业个体到产业链生态的进阶[2] 东南亚作为出海核心市场的表现 - 东南亚被视作中资品牌出海的“桥头堡”,东盟十国拥有近7亿人口,GDP总量达4万亿美元,未来五年经济增速预计近7%[3][5] - 东南亚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中国出海电商平台业务增长规模快且已全面盈利,物流快递行业利润增长迅猛,例如极兔速递三季度订单量增长约80%[5] - 市场机会集中在AI科技、AI加硬件制造、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等领域,这些行业正以超预期速度增长[5] 企业本地化运营的关键策略 - 本地化需实现产品本地化(适应当地需求)、技术本地化(落地研发力量)和制造本地化,以降低成本并提升生产总值[6] - 企业需以“利益相关者”身份深度参与当地环境、经济、社会、社区和劳工发展,通过共建共享心态化解不确定性[6] - 联想集团全球化模式体现“地瓜经济”逻辑,海外员工超7万,高管本地化占比97%以上,海外营收占比80%,但全球总部、研发中心和供应链中心仍在中国[8][9] 出海区域选择的新趋势 - 新兴市场包括中东、中亚、拉美和非洲,成为中企出海的新选择[5] - 出海区位趋势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转向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市场,从远距离国家转向亚太周边近邻及“友岸”国家[5] - 东南亚市场已从蓝海变为竞争深水区,企业从贸易合作迈向融资投资阶段,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资本市场活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