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银行通过线上平台直接挂牌销售"直供房"是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从被动清收向主动管理转型的体现 [1] - 此举是特定经济环境下为化解银行自身风险、加速资金回笼并响应"保交楼、稳民生"政策的务实选择 [1] - 银行卖房是特殊时期的战术性选择,长远看需构建多层次、专业化、市场化的不良资产处置体系 [4] 银行"直供房"现象的背景与动因 - 受经济下行与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个人按揭断供和开发贷违约增多,银行持有的法拍房和抵债资产规模持续扩大 [1] - 不良资产长期滞留消耗银行资本金并制约放贷能力,成为影响金融稳健运行的隐患 [1] - 传统法拍房渠道因税费不清、清场困难、无法贷款等问题流拍率高,资产价值在处置周期中持续贬损 [1] "直供房"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 房源成交价普遍低于市场价16%至31%,凭借价格优势和清晰产权成为刚需购房者新选择 [1][2] - 交易流程规范透明,购房者可享受按揭贷款等配套金融服务,解决了法拍房需全款支付的痛点 [2] - 银行自主把控交易流程可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法律纠纷,最大限度保全资产价值 [2] - 不良资产有序消化避免了恐慌性抛售对房价的冲击,为市场健康筑牢缓冲垫 [2] 银行直接卖房面临的挑战 - 银行缺乏专业销售团队、市场推广经验和客户资源,可能面临水土不服和成本收益失衡问题 [3] - 对房产合理评估、公平定价以及防范内部人员以权谋私对银行内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3] - 若出售房产在产权、物业费等方面存在瑕疵引发交易纠纷,将直接损害银行声誉 [3] - 集中入市的低价房源可能短期压制周边房价,如兰州某小区周边二手房成交均价较上半年下跌4.2% [3] 其他不良资产处置路径 - 将不良资产打包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是主流选择,2024年中国信达等机构收购银行不良资产规模超2200亿元 [4] - 银行可设立特殊资产事业部,或通过资产证券化产品引入资本市场投资者实现风险共担 [4] - 对于暂时难售房产,可通过改造为长租公寓或保障性租赁住房模式盘活资产,契合"租购并举"政策 [4] - 针对"保交楼"项目,银行可与地方政府、优质房企合作注入续建资金或开展共益债投资 [4]
银行下场卖房降风险也要防风险
证券时报·2025-11-18 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