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繁荣推动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专家对话)

行业发展现状与价值 - 机器人应用场景正从工业制造领域加速拓展至生活服务领域,例如咖啡机器人、按摩机器人等[1] - 应用场景变化的核心驱动力是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从需要安全围栏的传统工业机器人演进为可与人密切接触的协作机器人[1] - 协作机器人的技术内核如精密传动、运动控制等源于工业机器人,但设计理念、安全标准和场景需求均已发生变化[1] - 国产协作机器人快速发展带来技术普惠化,使机器人从服务于大型制造业的高端装备进入大众消费领域[2] - 技术普惠化是技术安全成熟、成本下降、供应链完善的必然结果,并催生了“机器人+”的新商业模式,如无人咖啡厅、新型康养社区等[2] - 结合数据大模型和深度学习技术,机器人可记忆用户偏好以提供个性化服务,走进千家万户是必然趋势[2] 产业规模与技术优势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2024年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3] - 产业链条完整,涵盖上游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和下游系统集成,形成完整产业生态[3] - 核心零部件自主化取得突破,控制器、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等国产化率大幅提升,国内企业已实现自主研发和批量生产[3] - 核心部件国产化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为产品定制化奠定基础[3] - 国际市场对中国机器人的认可度提升,出口增长动力从价格优势转向技术、品牌和完整解决方案[3] - 中国机器人在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市场的拓展证明其质量、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 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 伴随AI技术发展,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是重要趋势,AI技术正重塑机器人的能力边界[4] - 利用AI算法与大模型训练可实时优化调整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感知参数和经验判断,从而获得更优执行效率[4] - AI技术具备预测性,可通过分析运行数据提前预测零部件故障,实现从“定期维护”到“按需维护”的转变,极大减少非计划性停机[4] - 在具身智能领域,AI技术赋予机器人理解、推理和执行任务的“大脑”,使其能自主完成任务[4] - 未来机器人产业的竞争核心将是“机器人大脑”的比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