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塑表达,语言还有灵魂吗?
科技日报·2025-11-18 11:25
AI对语言风格的影响 - ChatGPT等AI模型的普及使人类语言呈现“过于正确”的趋势,句式短促、情感单薄且缺乏灵魂 [2] - 学术场景中特定词汇使用频率激增,例如“delve”在AI编辑的论文和演讲中的使用频率在ChatGPT发布18个月后增长51% [2] - 区域性表达因AI训练数据偏差被全球化,如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的高频词汇通过AI输出渗透至其他地区 [2] AI对写作模式的同质化 - AI写作风格高度一致,偏好解释性破折号、三点并列及礼貌克制的句尾结构,导致表达趋于平滑但空洞 [3] - 人类在接触AI生成内容后无意识模仿其冗长句式,例如实验参与者撰写广告文案时平均字数从33词增至87词 [6] - AI内容缺乏“活人感”,使语言失去错别字等人类特质的同时也削弱交流欲望 [3] AI对思维模式的改变 - AI辅助使人类大脑活动显著下降,尤其抑制与创造力相关的α波和与工作记忆相关的θ波连接 [5] - 使用者更易接受“中间化”表达,倾向于回避不确定或叛逆观点,导致思维趋同 [4][5] - 实验显示AI组参与者将快乐主要关联事业成功,反映“万物皆平均”现象对个体价值观的影响 [5] 语言标准的重构 - 人类难以区分AI与自身语言,大模型训练数据持续受AI影响文本污染,加剧机器化语言普及 [6] - ChatGPT的“即用即抛”写作模式被广泛接受,冗长重复的表达逐渐成为新写作标准 [6] - 行业需关注如何在效率与人性化表达间平衡,避免独特语言印记的消失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