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AI to C战略发布 - 公司于11月17日正式宣布“千问”项目,千问APP公测版上线,基于全球性能第一的开源模型Qwen3,以免费策略并结合各类生活场景生态,与ChatGPT在全球市场展开全面竞争 [2] - 公司拥有淘宝天猫的消费需求、钉钉的组织场景、高德的地理行为、优酷和饿了么的生活方式等数据沉淀与业务触点,这些是天然的AI应用温床,将AI推向C端是其商业体系的必然进化 [2] - 公司此前AI战略更为人知的是Qwen开源模型和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投资,此次选择在全球市场直面ChatGPT,出人意料 [2] 战略路径与时机选择 - 公司的战略取舍是优先做好AI云和基础模型,这关乎C端应用的成本下限和智能上限,C端AI应用的商业本质是规模化,需要日活千万级的使用频率和足够低的单次调用成本才能形成商业闭环 [3] - 公司判断大力入局C端的时机已经成熟,因AI正进入“Agentic AI”时代,核心从“聊天”进化到“办事”,必须抢先将顶尖模型能力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办事”产品,在AI应用的下一场硬仗中抢占定义权 [5] - 在2025年云栖大会上,公司提出AGI是确定性事件,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超级人工智能ASI,并将演进路线总结为三阶段:“智能涌现”、“自主行动”、“自我迭代”,公司已完成第一阶段“技术攻坚”,正处于第二阶段“AI辅助人” [4] 技术优势与模型性能 - 公司自研旗舰模型Qwen3-Max在性能上已超越GPT-4、Claude Opus等国际顶尖模型,跻身全球前三 [4] - 其开源模型Qwen已成为全球性能最强、应用最广的开源大模型,Qwen3系列性能比肩领先的GPT5、Gemini2.5-Pro等闭源模型 [4][6] -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指出,中美顶级AI大模型性能差距大幅缩至0.3%,接近抹平,阿里Qwen重要模型贡献度位列全球第三 [6] 开源开放路线与生态影响 - 千问与ChatGPT的竞争是三条路线的对撞:ChatGPT选择闭源路线,千问走全面开源、多尺寸开源、持续开源的路线,使全世界开发者都能复用中国模型的能力 [6] - 从2023年推出第一代千问Qwen模型,公司就是国内最早开源自研模型的大型科技公司,Qwen2-72B击败当时最强开源模型Llama3-70B,Qwen3系列全球下载量一举反超Llama,成为全球AI社区最受欢迎的开源模型 [6] - Qwen系列模型正横扫美国硅谷,得到海外企业追捧:亚马逊用其训练人形机器人;苹果科学家提供IOS体系适配;英伟达开源模型的基座来源于Qwen;爱彼迎CEO直言公司大量依赖千问,认为其比OpenAI更好更便宜 [7] 商业模式对比 - ChatGPT采用订阅制、API付费制、功能高级化的硅谷商业模式,越强大的能力越贵,越贵的能力越小众 [7] - 公司选择了更互联网化的路线:主力能力免费,依靠广泛使用带来规模优势,用规模反过来拉低推理成本,旨在使AI成为全民基础工具,走普惠路线 [8] 战略目标与竞争态势 - 千问APP的战略目标是打造未来的AI生活入口,未来或将与淘宝、高德、夸克、钉钉等生态打通,用户通过一个统一的AI入口即可指挥各类生活与生产任务 [10] - 此次竞争是中美AI的“路线之争”:ChatGPT做“闭源+霸权+付费”的超级平台,千问做“开源+开放+免费”的全球基础设施 [9] - 基于全球领先的AI云计算基础设施,从全球第一的开源模型到覆盖全球的APP应用,公司正用千问Qwen为核心冲击“AI未来之战”,这是中国开源模型首次在“应用层”向全球头部AI产品发起正面竞争 [10]
阿里巴巴,为何此时大做“千问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