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背景与核心任务 - “十五五”规划时期的两项核心任务为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及促进和扩大内需以确保经济增长率逐步恢复到合理水平[4] - 当前经济增速面临下行压力,今年前三季度累计GDP同比增长5.2%,但经可比口径调整后的实际名义增速仅约为4.1%,是改革开放以来除极端情况外的最低值[4] - 学界认为要保持就业稳定和居民收入增长等良性循环,名义GDP年增速应当恢复到约7%左右[7] 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定位与潜力 - 扩大内需的最重要发力点之一是新型城镇化,目标是让尚未城镇化的7亿人口融入现代经济生活以释放巨大消费潜能[9] - 中国14亿人口中约有7亿已过上现代化城市生活,另有约7亿人口尚未真正步入现代化生活轨道[9] - 未城镇化人口可分为两类:约3.5亿为进城务工却未市民化的人口,另有约3.5亿为长期留居农村的居民[11] - 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需求不足问题主要体现在尚未城镇化的约一半人口身上[14] 地方政府面临的挑战 - 地方政府在推进城镇化时存在激励不足和能力受限两大难题[14] - 现行考核体系更倾向于鼓励短期见效的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而非“人”本身的城镇化[15] - 据估计,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包括各类隐性债务)规模可能相当于GDP的100%,巨额债务压力导致地方政府在城镇化投入上有所顾虑[18] 政策建议:新型城镇化特别国债 - 建议在“十五五”期间,中央额外发行约10万亿元的“新型城镇化特别国债”,以每年2万亿元左右的节奏投入,直接下达到县级政府[1][23] - 该资金将专项用于县城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领域[23] - 测算显示,城镇化过程中每使一名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约需投入10万元人民币,10万亿元国债可支撑约1亿人的市民化所需投入[23] - 财政投入具有显著乘数效应,地方调研显示为每位农业转移人口投入10万元,约十年时间可带动该县新增约10万元的人均GDP,并每年转化为约2万元的财政收入[25][26]
李稻葵:建议未来5年增发10万亿新型城镇化特别国债 直接给到县级政府
搜狐财经·2025-11-18 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