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ETF市场高溢价现象 - 四季度以来,全市场至少有33只跨境ETF产品累计发布超过500条溢价风险提示公告,其中11只产品预警次数超过20次 [1][2][3] - 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ETF的IOPV溢价率连续25个交易日保持在10%以上,11月连续12个交易日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及停牌公告 [1][3] - 截至11月18日,有9只跨境ETF的IOPV溢价率高于5%,前一日则有21只,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ETF和汇添富纳斯达克100ETF的溢价率持续处于高位 [2][3] - 美日主题产品成为溢价"高发区",华夏野村日经225ETF、华夏纳斯达克100ETF分别以39条、34条预警居前 [3] 跨境ETF规模增长与市场热度 - 截至11月17日,跨境ETF总规模达到9202.88亿元,较去年底的4242.2亿元增长近117%,远超A股股票型ETF同期约28%的增速 [5] - 百亿元规模以上的产品从11只翻倍至22只,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达845.76亿元,多只港股相关产品规模突破420亿元 [5] - 广发纳斯达克100ETF、博时标普500ETF等聚焦美股市场的基金规模超200亿元,分别为296.47亿元、221.2亿元 [6] - 投资范围从早期的港股、美股为主拓展至全球多元化布局,包括法国CAC40、德国DAX、巴西IBOVESPA等指数,首批投资巴西的跨境ETF一日售罄,配售比例均不到12% [6] 高溢价成因分析 - 核心矛盾在于QDII额度"瓶颈"与资金需求的错配,标的指数的稀缺性、外汇波动预期及短期市场炒作行为加剧了供需失衡 [5] - 溢价本质是价格泡沫而非价值增长,一旦市场情绪降温、资金撤退,溢价空间将迅速收敛,高位接盘的投资者将直接承受价格下跌损失 [3] - 11月10日起,6只ETF产品正式纳入"南向ETF通"名单,首次纳入包含40%非港股资产的ETF,标志着跨境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6] 海外市场波动与AI产业争议 - 截至11月17日,纳斯达克指数月初以来累计跌幅达4.29%,日经225指数18日重挫3.22%,创4月10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月内累计跌幅超7% [7] - 18日跨境ETF成为ETF跌幅榜"重灾区",跌幅前20名中跨境产品占比近半,汇添富纳斯达克100ETF以-4.99%领跌 [7] - 市场对AI是否存在泡沫的讨论升温,机构认为当前科技行情主要集中在优质大市值头部个股,美股可能会经历一段泡沫化过程 [7][8] - 多数机构对短期调整后的美股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AI繁荣的大逻辑暂时没有改变,在财政和货币"双宽松"、科技投资持续的环境下,美国信用周期和盈利可能会继续向上 [9]
高溢价警报频响难挡狂热,跨境ETF规模年增117%
第一财经·2025-11-18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