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时代变了,多家银行下架5年期定存,普通人的钱该放在哪?
搜狐财经·2025-11-18 22:27

银行业负债成本与产品调整 - 五年期定期存款产品正逐渐退出市场,部分银行已将其下架 [2][4] - 银行存款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并出现利率倒挂现象,例如建设银行三年期定存利率最高为1.55%,而五年期最高仅为1.3% [6] - 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2025年前三季度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水平分别较2024年四季度下降11个、5个、1个、15个基点 [8] - 银行负债结构正在调整,国有大行手机银行APP中已无五年期大额存单在售,部分银行甚至移除了三年期产品 [10] 客户行为与市场影响 - 2025年一季度超三成定期存款客户提前支取,平均损失超过七成利息 [4] - 以10万元五年期定存为例,存满到期按1.6%年利率可获利息8000元,但若在两年后提前支取按0.05%活期利率计息仅得100元,利息损失高达98.75% [4] - "存款搬家"现象显现,资金正加速流向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 [12] - 随着高息存款集中到期,居民财富的迁徙刚刚开始 [22] 新兴理财趋势与投资者转向 - 年轻投资者群体(90后、00后)正转向多元化配置,截至2025年4月底已有937万人同时配置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黄金基金,形成"新三金"组合 [12] - 货币基金因流动性高且收益稳定被视为"流动性之王",债券基金在2024年部分实现年化5%收益,黄金基金被看作抗通胀的"避险盾牌",部分投资者配置比例达三成 [14] - 社交平台成为理财学习新渠道,豆瓣、小红书上相关理财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14] - 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整体下滑 [12] 行业未来展望与策略建议 - 银行核心商业模式要求保持合理息差水平,中长期定存是资金成本中相对较高的部分,在资产端收益率承压下其利润侵蚀效应凸显 [8][10] - 未来长期限、高息存款产品的空间将持续收窄,银行理财、保险、基金等产品将逐渐成为普通人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 - 财富管理的核心是适配需求,投资者应在存款、理财、保险、基金、国债等产品间根据自身投资能力、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进行合理配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