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表现 - 总收入达到11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3% [1] - 净利润为1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9.5% [1] - 经调整净利润为1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9% [1] 内存成本对手机业务的影响与应对 - 管理层判断由AI高性能计算驱动的内存成本上涨将是一个偏长的周期,因需求猛增而新增产能到2027年才有产出 [2][3] - 内存成本上涨对手机、平板、笔记本等存储成本占比大的产品毛利率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是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 [3][4] - 应对措施包括产品适当涨价(但涨幅无法完全覆盖成本涨幅)、厂家自身消化部分成本导致毛利减少、以及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来对冲 [4] - 公司过去几年推进高端化以提升ASP(平均售价),改善产品结构,这些举措能对冲部分成本上涨,但预计从第四季度到明年,手机等品类的毛利率下降是确定的 [4] - 公司“手机×AIoT”业务的毛利率在过去十个季度左右均保持在20%以上,IoT业务的健康毛利率有助于从整体上对冲部分成本压力 [5] 手机业务战略 - 公司经营观已从“规模优先”转变为“利润和规模并重”,同时高度重视市场份额,目标是中国市场每年稳定增长一个百分点(去年15.8%,今年约17%) [7] - 公司坚持推进高端化战略,目标在2030年将高端机销量做到3000万台,今年预计在1600万到1800万台区间,内存成本上涨不会改变此方向,反而可能促进转型 [7][8] - 若手机零售价上涨,公司判断手机大盘会下行,因用户换机动力不足,但公司会基于对大盘的判断来平衡份额与利润 [7] 汽车业务发展 - 小米汽车交付量持续增长,产品交付仅18个月总交付量已超过40万台 [5] - 通过技改,七月八月交付量提升至超过3万台,九月十月单月交付量已超过4万台,并提前完成年初制定的“超过35万台交付”目标 [5][6] - SU7 Pro和SU7 Max交付周期缩短的原因包括技改提效以及优先保障该系列产品的供应 [6] - 短期内汽车业务以“量”为目标,毛利率并非最重要目标,因年交付35万台在中国年销量约2200多万台的市场中占比较小 [9] - 针对购置税政策,行业友商推出优惠,公司也可能进行补贴,这会对明年ASP和毛利率产生影响,但公司目标是在保交付量的同时保持健康的毛利率水平 [9] AIoT与端侧AI布局 - IoT设备连接数量首次突破10亿台,同比增速在20%以上 [9] - 公司通过澎湃OS统一原有系统,作为实现“人车家全生态”和万物连接的重要能力 [10] - 公司开源智能家居方案Xiaomi Miloco(视觉语言大模型),将AI大模型与AIoT设备打通,实现对话式和视觉感知的智能家居交互 [10] - 公司已成立基座大模型团队一年多,在端侧AI追求更轻量算力、更低功耗和成本以促进普及 [11] 大家电业务展望 - 国补退坡和竞争对大家电业务造成同比压力,但公司在第三季度ASP仍保持增长,产品结构良好,毛利率保持在较好水平 [12] - 应对策略包括产品结构优化、创新产品推出以及加速大家电出海 [12] - 公司在武汉投产了首个大家电智能工厂,具备高度自动化与AI技术,旨在助力高端化、提升工艺和合作伙伴效率 [13][14] - 公司长期目标不变,即2030年进入大家电第一阵营,短期外部因素不影响此方向 [14]
小米高管解读Q3财报:本周应可提前完成“超35万台汽车交付”的目标
新浪科技·2025-11-19 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