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格局与现状 - 惠民保产品数量稳定在约200款,全国累计已推出313款地方性产品,市场格局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 [2] - 2025年市场呈现双轮驱动格局:保障网络持续下沉至湖北十堰等新增市级市场,同时存量市场通过上线普惠重疾险等产品实现升级 [2] - 传统型惠民保产品占比超过80%,市场基本盘趋于稳固 [2] 产品保障与创新 - 保障范围从最初医保内住院费用,扩展至医保外责任、特药保障、慢病管理等多个领域 [4] - 全国平均每款惠民保产品覆盖41种特药和28种适应症,超过80%的基础版产品已涵盖特药责任,核心覆盖恶性肿瘤并拓展至罕见病等领域 [4] - 产品覆盖CAR-T治疗药品、港澳药械通等地区特色目录,并将本土创新药械纳入范围以支持产业发展 [5] - 海外特药目录已在19个省市落地,平均包含33种药品,罕见病目录涵盖黏多糖贮积症等高费用疾病 [4] 运营成效与数据 - 广州穗岁康近5年参保人数稳定在360万人左右,累计为1828万人次提供保障,赔付88万人次,赔付金额达25.7亿元,为获赔人员减轻医疗费用负担率达37.8% [3] 面临的挑战 - 行业面临死亡螺旋挑战,即健康人群退保导致风险池结构恶化,部分产品参保率不足10%,个别产品赔付率超过100% [6][7] - 自2023年以来,部分产品开始调整、优化甚至退出市场 [7] 可持续发展路径 - 定价机制从单一定价向基于年龄、健康状况、收入和团体参保的差异化定价模式转变,以优化风险池结构 [8] - 运营机构推出多元化增值服务,如齿科预约、HPV疫苗预约、快速理赔与一站式理赔垫付,并强化日常健康管理服务以提升参保人获得感 [8] - 通过政商协同与技术赋能,如医保部门开放数据支持、保险公司组成共保体分散风险,以降低运行成本并实现精准风控 [8] - 合并整合是未来趋势,例如安徽将10款产品合并为省级统筹的安徽惠民保,以减少无序竞争 [7]
惠民保十年的普惠实践
上海证券报·2025-11-19 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