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生态旅游发展 - 陇南市构建"大景区+全域游"发展格局,打造"南北过渡带·康养陇之南"旅游品牌,已创建1个国家5A级景区和19个国家4A级景区[5] - 官鹅沟景区在国庆中秋假期接待游客15.82万人次,门票收入791万元[3] 全市同期累计接待游客350.77万人次,同比增长26.35%,其中乡村旅游接待189.42万人次,收入7.2亿元[5] - 今年1月至9月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373.42万人次,同比增长27.95%[5] 通过一体化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品质,开发60多个特色药膳和康养旅居游系列产品[3] 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 - 武都区油橄榄种植面积达64.13万亩,主产区人均收入约4000元,通过"高接换优"品种改良使单棵树产量从300公斤提升至700公斤[6] - 康县岸门口镇贾家坝村猕猴桃最高亩产达6000斤,收入1.2万元,该村286户村民中有150户种植猕猴桃[6] 林下经济模式实现四季有产业,包括山野菜、中药材、板栗和毛竹[7] - 两当县近3年农林产业总产值达15.42亿元,其中农产品生态溢价为7.71亿元[7] 全市计划到2025年将特色产业总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发展"5+5+N"产业体系[7] 绿色矿业与生态工业 - 金徽矿业每年将运行成本的4%(超2000万元)用于环保和生态修复,累计投入资金9258万元,地形地貌恢复率超90%,土地复垦率达60%,可绿化面积达100%[8] - 公司采用进路式充填采矿法,用废石和尾矿充填采空区,实现地下工厂、地上花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8] - 陇南经济开发区已入驻133家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目标打造百亿元级产业园,重点发展农特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9] 生态产业综合效益 - 陇南市坚持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互促互进,2024年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9%[9] - 甘肃兆丰农业公司引进全自动豆制品生产线,年产腐竹1200吨、油豆皮1000吨、豆干600吨,年产值达7000万元,产品出口马来西亚、泰国等国[9]
甘肃陇南绿色风景变发展丰景
经济日报·2025-11-19 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