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现状与规模 -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4000万辆,最早一批动力电池正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6]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8] - 动力电池回收量已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预计到2030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9] - 符合工信部"白名单"企业综合年生产能力超过100万吨,计划处理能力超过425万吨[11] 回收利用模式与资源价值 - 回收利用主要有两种模式:再生利用(提取锂、钴、镍等金属原材料)和梯次利用(制造应急电源、储能设备等)[7] - 动力电池富含锂、钴、镍等重要战略金属,2024年中国进口锂精矿约525万吨,同比增长约31%[7][8] - 废旧动力电池金属资源占比远高于矿石含量,有效利用可开辟"城市矿产"新来源[8] - 国家标准要求镍、钴、锰的综合回收率不低于98%,锂的回收率不低于85%[13] 市场挑战与问题 - 回收市场存在"正规军干不过小作坊"现象,非正规回收商通过高价竞购导致合规企业盈利困难[10] - 头部回收企业产能闲置明显,生产线达不到满产状态,出现企业"吃不饱"、产能利用率低等现象[11] - 前端拆解仍大量依赖人工,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且操作过程易引发安全事故[11] - 整体工艺装备较为落后,回收产品附加值普遍偏低,尚未形成成熟高效的综合利用体系[11] 政策与标准体系建设 - 中国已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22项,涵盖通用要求、管理规范、拆解规范、余能检测等方面[12] - 标准实施后动力电池拆解效率提高50%以上,再生利用环节推动整体能耗降低30%以上[12][13] - 标准详细规范了回收网点的选址、设施、人员等建设要求,并明确了再生黑粉等中间产品的关键技术要求[13] - 近40名中国专家活跃在国际标准组织电池相关技术机构中,实现国际标准制定工作组中国专家全覆盖[14]
让废旧动力电池变身“城市矿产”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11-19 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