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拎马桶”!上海三十年接力塑“人民城市”新坐标
民生工程进展 - 上海历时三十多年完成无卫生设施旧住房提升改造工作 最后1万余户家庭告别"拎马桶" [1] - 徐汇区漕溪三村两幢"小梁薄板"住房拆除重建后竣工交付 项目实现居民100%同意 [1] - 全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已超9000台 4000余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焕发新生 [7] 城市更新模式 - 针对中心城区空间局促、密度高等难题 探索"抽户搬迁+保护性修缮"及"抽户改造"等模式 [3][5] - 在风貌保护街坊实施"微创手术"式改造 如在宽度不足60厘米的楼梯转角铺设管道 [5] - 提供多元改造选项 如虹口区瑞康里项目允许居民选择搬迁或留下 并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建筑 [6] 社区治理与细节优化 - 改造工作注重细节 如定海路街道干部为化解独居老人顾虑 携带卷尺上门测量十余次 [5] - 吸纳居民"金点子"进行优化 如黄浦区长乐邨根据老人需求加装安全扶手和优化卫浴布局 [6] -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让养老、托育等服务触手可及 [7] 城市发展成果 - "一江一河"岸线贯通超100公里 "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 [7] - 原有建筑被改造为社区公共服务空间 满足居民散步、休闲等需求 [6] - 城市更新从破解"如厕难"具体难题 发展为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