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兴「诈骗三件套」,批量涌入直播间
36氪·2025-11-19 09:47

AI深度伪造技术发展现状 - AI深度伪造技术已高度成熟,能够逼真模仿人物面部特征、口型变化、肌肉牵动及神态,实现以假乱真[4][35] - 技术门槛大幅降低,大量用户友好型应用程序和平台涌现,使深度伪造技术平民化、普及化[38] - 深度伪造技术利用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喂给"目标人物图像和视频数据来捕捉并模仿个人特征[35] AI换脸侵权事件规模与范围 - 侵权范围覆盖明星、主持人、奥运冠军等公众人物,如温峥嵘、刘涛、张柏芝、刘晓庆、李梓萌、张伯礼院士、全红婵等均遭遇AI换脸[6][10][12][14][20] - 英伟达CEO黄仁勋的AI分身同步开启加密货币直播,吸引观众数量超过真人直播[16] - 普通人群成为新目标,青岛保时捷销冠牟女士被伪造不雅视频,韩国Deepfake事件涉及未成年人、教师、军人等广泛群体[26][30] AI换脸黑灰产业链特征 - 形成完整产业链,服务明码标价:换脸换声463元,只换声音228元,均可定制话术[41] - 黑产工具伪装成普通绘图软件,明确标注"可实现换头换衣功能",并兜售诈骗软件和教程[41] - 数字内容生成扩散速度极快,每次转发分享都会模糊原始痕迹,增加追踪难度[38] 技术滥用带来的社会危害 - 被广泛用于带货诈骗,如假杨幂卖服装、假古天乐代言游戏、假全红婵销售土蜂蜜等[18][20][22] - 成为造谣工具,薛凯琪被编造恋情,泰勒·斯威夫特被生成虚假色情图片,雷军形象被篡改[24] - 针对普通人的精准诈骗升级,已出现伪装亲属视频借钱、冒充高管指令转账等案例,单笔诈骗金额最高达2亿港元[32][33] 监管与技术对抗困境 - 技术发展速度远超法律制定流程,监管存在明显滞后性[39] - 检测技术与伪造技术持续博弈,伪造技术快速进化导致检测技术始终处于落后状态[38] - 跨境执法面临挑战,韩国调查人员需要法院批准才能进入聊天室,但往往发现时犯罪窝点已消失[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