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果发布 - 全球首个面向深海典型生境的多模态大模型“深海生境智能认知与探索多模态大模型”发布,标志着在深海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领域取得引领性突破[4] - 中国首个“遥感-重构-预测”全链路人工智能海洋大模型“瞰海”发布,已完成研发与业务化部署,可实现对海洋环境的深度透视与前瞻预测[4] - 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发布最新一期《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报告》,系统评估亚太地区在海洋生态健康、经济增长等五个支柱领域的进展和成效[5] 产业投资与合作 - 中欧蓝色发展投资基金发布,首期募资规模达20亿欧元并配套设立100亿元人民币基金,启动规模分别为2亿欧元与20亿元人民币,重点投向海洋信息与数字孪生、蓝碳经济等领域[7] - 鹭江创新实验室达成三组重要合作,包括与钦实集团等设立海洋产业基金、与福州新投等发起规模10亿元的合作基金、与厦门创合鹭翔设立海洋发展领域投资基金[7] - 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上19个项目进行签约,合计签约额超过139亿元[8] 深海生物制造发展 - “深海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在深海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物制造领域迈出关键一步[9] - 成立由24名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为创新中心的科研布局、技术攻关及产业转化提供高水平智库支持[9] - 三位院士的报告深入阐述深海生物制造在代谢工程、功能分子发现、新药开发等方向的最新进展,指出深海生物资源开发是落实“蓝色经济”与“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10] 国际规则与治理 - 中国批准《BBNJ协定》,开启了海洋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的新篇章[13] - 会议指出《BBNJ协定》对航运、渔业、深海采矿等产业带来影响,建议在相关产业加快统筹部署和转型升级以把握发展先机[15] - 围绕《BBNJ协定》对深海遗传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建议做好国际法向国内法转化,推动深海生物产业从技术研发向市场化应用转化[16] 海洋文化交流 - 海洋周期间举办下谭尾公益市集、海洋科学开放日、青少年水下机器人挑战赛等各具特色的活动,连接人们的生活与海洋[20][23][25][29] - 第十九届中国俱乐部杯帆船挑战赛吸引国内外26支顶尖船队参赛[31] - 第十八届中国(厦门)国际游艇展滨海游艇市集免费开放,旨在推动游艇成为大众消费,丰富市民滨海休闲生活[33]
走向下一个“蓝色十年”
中国自然资源报·2025-11-19 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