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供需与竞争态势 - 行业面临阶段性严峻的供需失衡矛盾,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品均价较年初分别下降约10%、20%、15%和2% [2] - 产能集中释放导致供过于求,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主要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但第三季度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等龙头企业亏损额环比收窄 [2] - 需要防止行业过度竞争与过度内卷,企业需有顾全大局的意识,在保持自身竞争力的同时考虑整个行业生态的良性运转 [1][3] - 中国光伏产业在全世界具备持续规模和成本竞争优势,全球光伏产业有95%的产能在中国,其中龙头企业占80%到85% [3][5] 储能市场现状与驱动因素 - 储能市场明显率先走出低谷,甚至出现电芯难求的局面,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跌是今年储能回暖的原因之一 [1][7] - 储能需求集中在峰谷电价差和工业配储,光伏产品价格下降使配储能算得过账,回报周期约为六年 [7]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达7376万千瓦,占全球总装机40%以上,年均增速超130%,十四五以来规模增长20倍 [8] - 有观点认为市场没有宣传得火爆,竞争依然激烈,AI数据中心对储能的拉动需求尚未产生 [8] 技术创新与发展路径 - 相较于传统硅片,210大尺寸硅片转换为组件后的能量转换效率更高,美科股份主要生产符合下游需求的N型材料硅片 [2] - 钙钛矿等技术目前不太稳定,尚无明确最优技术路线定论,未来五年是检验各类技术可行性与竞争力的关键时期 [6] - 电化学储能技术持续演进,国内厂商推出固液混合储能模式以提高安全性,但市场目前更偏向磷酸铁锂电池 [7] - 长时储能、高安全储能(如液流电池)等技术仍需突破和降本,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 [9][10] 行业协同与未来展望 - 可借鉴OPEC协同机制,通过控制总流量在适当范围形成合理价格,使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5] - 新能源产业需等待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完善,以及新型储能体系实现具有经济性的规模化应用 [11] - 未来将形成西北地区集中发电,源端、途中、用电末端储能相结合,与西电东送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11] - 产业链关键环节、龙头企业未来的成长空间可能在今天市值基础的五倍、十倍以上 [5]
"储能电芯很缺""光伏链主企业还有五倍、十倍以上成长空间""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传递出这些行业信息
每日经济新闻·2025-11-19 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