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量失真、需求成谜,玉米市场啥时候能建库存?
新浪财经·2025-11-19 23:08

全球大宗商品贸易格局演变 - 全球对粮食、原油、稀土、镍等大宗原料商品的争夺加剧,竞争传导至下游生产贸易企业层面[1] - 跨国性商品贸易集团的合并重组速度加快[1] - 中粮国际快速成长为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全球粮商巨头[1] 中国企业在国际商品市场的历史经验 - 历史案例包括2003年大豆危机、原油宝事件、中航油套保巨亏等,使投资者对期货市场心有余悸[1] 当前玉米市场基本面分析 - 黄淮地区遭遇历史罕见持续阴雨天气,对玉米品质和产量构成极大影响,并造成小麦冬播延迟[2] - 玉米价格已跌至近10年低位水平[2] - 东北玉米种植面积出现大幅增加,各地单产大幅提升的消息不断传出[2] - 在养殖业低迷背景下,本年度玉米市场呈现供大于需格局[2] 粮食仓储行业现状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较"十三五"时期末增加5800万吨[2] - 加上民间资本建立的粮仓,总仓容预计至少有30%以上的增长[2] - 市场行情低迷导致除政策性收储外,大部分粮仓面临何时建仓的难题[3] 实体企业面临的价格风险 - 种地农户担心粮价下跌影响收益,收粮企业担忧未来粮价走低导致手中玉米出现巨亏[3] - 尽管玉米价格处于近10年低位,企业在无人托底背景下仍不敢大量收购[3] - 仓储企业难以刺激用粮企业委托其代收代储以获取仓储经营利润[4] 期货工具的风险管理应用 - 期货风险规避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多选择,可利用低成本卖出虚值期权对玉米库存进行调节获取增收[4] - 举例说明仓储企业可参照大连玉米期货合约,与下游企业签订代储协议并买入看跌期权进行风险对冲[4] - 若到期玉米价格高于2100元,代储协议顺利执行,仓储企业可利用轮换策略动态调整成本[4] - 若价格低于2100元,仓储企业接管玉米的实际成本为2100元减去期权权益金,并赚取代收代储费用[4] 期货工具的利弊分析 - 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操作使市场交易风险大幅减低,能在市场风险中减少亏损[5] - 期货介入使交易程序更为复杂,套保操作本身会增加成本且不会产生任何额外利润[5] - 全球化竞争格局下,国内大宗交易者需快速深入了解和利用期货市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