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恒生科技指数10月以来回撤超15% 长期逻辑不改 市场关注AI落地效果
证券时报·2025-11-20 02:01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与市场表现 - 截至9月下旬,恒生指数市盈率约为11.8倍,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约为23.7倍,均明显低于2021年峰值水平(恒指17.6倍,恒生科技指数70倍)[1][5] - 2025年以来至10月前,恒生指数涨幅一度超过30%,恒生科技指数涨幅一度超过50%[1] - 自10月以来,恒生科技指数出现显著回撤,在不到2个月时间内最大回撤超过15%,近期出现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1] 港股科技龙头股走势分化 - 10月前,恒生科技指数30只成份股中有9只个股涨幅超过100%,其中华虹半导体上涨近270%,另有腾讯、百度、小米集团等8只个股涨幅超过50%[2] - 10月后,30只成份股中仅有4只个股上涨,7只个股跌幅超过20%(如理想汽车、舜宇光学科技跌幅超过27%),10只个股跌幅在10%到20%之间[2] - 南向资金近期出现小幅流出,最近一个月净卖出最多的个股是阿里巴巴(净卖出额达25亿港元),理想汽车净卖出额也达到12亿港元[2] 市场调整的驱动因素 - 前期涨幅过大导致估值和仓位偏满,10月出现集中获利了结[3] - 10月10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最高100%关税并收紧关键软件出口管制,科技股作为政策敏感资产被系统性降估值[3] - 11月美股AI龙头出现迷你股灾,一周市值蒸发约8000亿至1万亿美元,纳斯达克指数周跌幅约3%至3.7%,压低全球科技风险偏好[3] - 临近年底,市场投资风格切换,资金由高增长类别股份流向银行、非银金融等高息防守类别股份[3] 长期投资逻辑与AI驱动 - 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包含未在A股上市的互联网巨头以及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公司,对全球投资者而言是稀缺资产[4] - 在AI与全球化双轮驱动下,港股科技仍是布局中国新经济的重要阵地[1][5] - AI投资逻辑从讲故事转向看报表,腾讯三季报收入同比增长约15%,阿里巴巴宣布追加AI与云基础设施投资超过500亿美元规模,相关季度AI收入保持三位数增速[6] - AI和机器人将推动结构性重估,收益主要集中在有数据、有场景、有云基础设施的综合平台(如腾讯、阿里、百度)和部分硬件/算力链公司[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