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融资趋势 - 美国科技巨头为抢占人工智能高地,围绕数据中心建设展开"军备竞赛",近几个月许多公司转向举债而非动用现金储备为大型项目融资,在债券市场掀起发债热潮[1] - 亚马逊启动3年来首次美元债券发行,筹集资金150亿美元,较原定目标高出30亿美元[3] -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美国发行约175亿美元债券后,在欧洲发行总值约75亿美元的欧元债券;Meta公司在10月下旬通过债券发行筹集300亿美元;甲骨文公司计划发行380亿美元债券为AI基础设施筹资[3] - 在AI浪潮驱动下,许多中小企业也加入战局,通过巨额借贷自建大型数据中心,今年美国公司已发行超过2000亿美元公司债券用于资助AI相关基础设施项目[3]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情绪 - 大规模发债加剧投资者担忧,18日美国三大股指集体收跌,亚马逊下跌4.43%,超威半导体下跌4.25%,英伟达下跌2.81%,该公司11月累计下跌超过10%[1] - 甲骨文公司发行的35亿美元30年期债券自10月峰值以来下跌约8%,目前交易价格仅为面值的65%,表明投资者对科技公司为AI基础设施建设疯狂举债的做法感到不安[6] - 过去一周AI热门股经历抛售潮,高盛称之为"DeepSeek冲击"以来最大的动能回撤[6] 投资规模与预期 -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估计,从现在到2028年,全球数据中心支出将达到近3万亿美元,其中1.4万亿美元由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现金流覆盖,需从其他渠道弥补1.5万亿美元资金缺口[4] - 投资机构预计生成式AI收入将从去年450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1万亿美元,科技公司指望企业、公共部门和个人创造足够AI需求以实现收入预期[4] 风险与挑战 - 芯片一项吞噬数据中心过半建设成本,加之快速更新换代,对企业是持续沉重负担;AI技术目前尚未实现商业化,投资回报不明朗[4] - 麻省理工学院8月份研究显示,95%机构在生成式AI试点项目中的投资毫无回报,动摇了投资者对AI热潮的信心[4] - 如果AI技术在未来几年未达预期收益,负债累累公司可能为整个行业承担损失;数据中心债务由众多金融机构及为新建设施提供资金的公司承担[5]
债务规模不断加大,投入回报面临失衡,美国科技巨头为AI基建“举债”引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