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经评论:别给横向补偿贴上“割肉”标签
经济日报·2025-11-20 08:20

一些人给横向补偿机制贴上"劫富济贫"的标签,本质上忽视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内在逻辑关联与历 史形成的分工格局。 主产区为了严守耕地红线与粮食安全底线,限制高效益的非农产业发展,财政收入有限。长期高强 度的农业生产也带来地下水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等生态问题,治理成本高昂,进一步加重地方财 政负担。 实施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是一场深刻的利益关系调整,必然面临观念和技术等方面的诸多挑战。 应着力构建"资金+产业+技术"多维补偿体系,推动形成产销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新局面。 粮食产销区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已成为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潜在隐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大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实施产销区省际横向利 益补偿。这标志着该机制已步入实施轨道。然而,这一旨在平衡产销区利益、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共同 富裕的战略举措,却被曲解为"劫富济贫"。只有彻底走出这种认知误区,凝聚共识,才能推动横向补偿 机制有效落地、行稳致远。 实施产销区横向补偿,应着力构建"资金+产业+技术"多维补偿体系,推动形成产销区优势互补、 合作共赢新局面。资金方面,主销区补偿资金应精准用于主产区粮食产能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