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浸润人心
经济日报·2025-11-20 08:20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在完善乡村治理过程中,文明乡风并非可有可无的点缀,应是可感可 及的标配。要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并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吹遍大江南北、 吹进千家万户。 陕西延安选拔聘用群众宣讲员和基层干部走村入户,持续擦亮红色底色、厚植文明底蕴;宁夏固原 引入文明实践积分制,村民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近年来,多地将文明乡风建设摆在更突出的位 置,既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又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 广泛参与,人人受益。人们都希望生活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成为文明乡风的受益者,也理应成为 文明乡风的建设者、传承者,让乡村生活更加美好。比如,家家户户应共同弘扬尊老敬老等传统美德, 持续为包括农村老人在内的老年群体解决具体困难,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 形式活泼,绵绵用力。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一刀切",文明乡风建设也不能搞成"清一色"。应因地制 宜,多点"土味"、多些"乡音",让群众在点滴小事中自我引导、自我完善。要坚持"富脑袋"和"富口 袋"并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实现移风易俗、化风成俗。 聚焦问题,蹄疾步稳。文明乡风建设要多出实在举措,奔着问题去、端出成果来。乡村生活不全是 田园牧歌,也有酸甜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