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二线互联网大厂,扎堆「抄底」支付牌照
36氪·2025-11-20 08:43

支付牌照收购动态 - 小红书通过全资子公司收购东方电子支付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完成增资,投入2亿元获得其“储值账户运营Ⅰ类”资质[1][7] - 同程艺龙耗资3亿元收购拥有全资质且为跨境电商数字人民币试点单位的新生支付[8] - B站主体运营公司曾于2021年以约1.18亿元拍得浙江甬易电子支付65.5%股权,但交易最终未落地[10][11] - 互联网大厂近期“扎堆”收购支付牌照,相较于几年前牌照价格一度被炒高至30亿元,当前收购具有“抄底”性质[2][8] 监管环境变化与行业整合 - 央行于2016年停止核发新支付牌照,并购成为获得资质的唯一选择[2] - 2024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废止牌照“有效期5年”规定,改为申请换发长期许可证[2][3] - 新规将注册资本最低门槛明确为1亿元实缴资本,并建立与备付金规模挂钩的净资产动态要求[4] - 一批第三方支付机构牌照将于2026年5月2日到期,目前已进入续展申请倒计时阶段[2] - 监管收紧导致中小支付机构面临出清压力,截至2025年11月,国内已累计注销107张支付牌照,较峰值缩减近40%[5][6] 互联网平台自建支付的必要性 - 支付牌照是平台加速商业化的核心基础设施,可避免“二清”风险,并将交易数据留在生态内[12][13] - 依赖第三方支付工具需承担手续费,且无法利用支付数据资产驱动业务增长[13] - 自建支付体系有助于提升客户体验,并探索“支付+其他金融服务”以反哺主业,例如“先囤后付”等创新功能[13][14] - 内容与社交化电商浪潮下,小红书、B站等平台电商业务增长显著,完善支付基础设施是抓住机遇的关键[9][10] 头部平台支付布局案例 - 字节跳动于2020年收购支付牌照并推出抖音支付,2025年其注册资本从1.5亿元飙升至超过30亿元,并寻求第二张牌照以补齐线下收单资质[12][15] - 拼多多自2017年起通过关联公司分批收购付费通股权,于2020年成为其第一大控股股东并推出多多钱包,以减少对微信支付的依赖[12] - 支付业务是慢生意,需经历渠道建设、营销获客、客户激励和运营等漫长投入周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