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贸易合作 - 中国正抓紧与53个非洲建交国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实100%税目产品零关税举措,刚果(布)是首个收获成果的国家[1] - 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4年中非贸易规模达到2.1万亿元人民币,再创历史新高[1] - 自零关税政策启动至今年3月,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达2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4] 双边贸易结构 - 中非农产品贸易成为亮点,2024年进出口额首次突破700亿元人民币,今年前5个月中国自非洲进口农产品158.3亿元人民币[2] - 咖啡、可可豆、冷冻草莓等农产品进口增长显著,同比分别增长145.7%、88.6%、82%[2] - 近一年来赞比亚大豆、尼日利亚花生等22种农产品陆续获得输华准入[2] 中国对非出口升级 - 电子产品、生活用品、机械设备等仍是出口主力,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新三样”增长势头强劲[2] - 电动汽车对非洲出口增长逾100%[2] - 中国对非出口结构持续升级,显示出强劲增长势头[2] 贸易便利化措施 - 中国海关等部门推出通关便利举措,与多个非洲国家建立检验检疫合作机制,为柑橘、咖啡豆、水产品等进口开辟绿色通道[4] - 长沙海关在湖南自贸试验区启动“非洲输华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有望缩短非洲农食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4] - 通过开通直航货运航班,肯尼亚鲜花采摘后约20小时即可送达中国消费者手中,运输周期大幅缩短[4] 跨境电商发展 - 非洲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约40%,网民约4.65亿人,2025年非洲在线购物消费者数量预计将达到5.19亿人[5] - 庞大的消费市场为中非跨境电商合作提供广阔空间,Kilimall等电商平台服务近千万非洲用户[5] - 中国商务部积极推动中非数字经贸交流,支持举办“非洲好物网购节”等活动[5] 中国对非投资 - 2024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额达33.7亿美元,主要集中于建筑业、采矿业和制造业[6] - 中国对非投资更注重拓展矿产价值链,尤其聚焦冶炼、精炼等下游环节[6] -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支持非洲发展本地价值链、制造业与关键矿产深加工[6] 清洁能源合作 - 光伏发电已成为中非能源合作的重点方向,山东威海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科特迪瓦电池储能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万欧元[7] - 项目建成后预计可为3万户家庭提供稳定电力供应,光伏发电弃电比例将从35%降至不到5%[7] - 该项目预计2025年年底并网运行,还将推动西非区域电力互联互通[8] 基础设施建设 - 中国企业在非洲各国累计参与新建和改造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9] - 蒙内铁路大幅提升运输效率,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每日物资通行量较此前提高10倍以上[10] - 马西铁路正线全长552公里,具备每年2.2亿吨的运输能力,将促进几内亚矿产资源开发[11] 农业技术合作 - 中国杂交水稻已在20多个非洲国家推广种植,帮助当地实现稻米自给自足[12] - 第十二期农技组为几内亚比绍引进水稻品种34个,筛选出11个适应性好、产量高的杂交水稻组合[12] - 示范基地水稻单产达到每公顷8.5吨,最高单产突破每公顷10吨,推动全国水稻种植面积从6万公顷增长至10万公顷[12] 农业经贸项目 - 卢旺达—湖南辣椒种植示范项目基地引入出口级质量标准,成品进入中国各大连锁超市[13] - 2025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上,尼日利亚农业服务项目、义乌—非洲小商品采购项目等33个项目达成签约合作,总金额达401.05亿元人民币[14] - 项目不仅帮助当地居民增收,还通过大规模跨境贸易助力当地延伸产业链[13]
中非共绘互利共赢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