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总体发展 - 2015年6月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至全国,行业迎来“黄金十年”[1] - 行业机构数量从最初4家增加到31家,总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均超过1.3万亿元[1] 政策环境与普惠金融 - 政策体系从2016年《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演进至2025年以强化供给和创新场景为核心的新阶段[2] - 公司秉承“普惠为本”理念,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覆盖城乡[2] - 截至2025年10月末,累计服务新市民等重点客群1857万人,放款规模突破1万亿元[3] - 贷款综合定价持续下降,截至2025年10月末较2021年末下降4.53个百分点[3] - 2020年至今累计为23.85万名客户提供专项息费减免、展期等支持[3] 客群聚焦与场景拓展 - 公司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探索“错位经营、特色发展”路径[4] - 针对新市民、“三农”群体定制产品,覆盖就业创业、子女教育等全周期场景[4] - 深化乡村金融服务,通过“三方合作”模式将信贷资源渗透至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领域[4] - 优化“中邮钱包APP”服务流程,降低使用门槛[4] - 加强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展营销活动与消费补贴[4] - 将服务嵌入餐饮、旅游、家电换新等高频场景,与饿了么、广东银联、抖音、美团等平台合作[5] 科技能力与数字化转型 - 行业专利数量逐年递增,科技水平迈上新台阶[6] - 截至2025年10月末,公司累计获授权专利106项,拥有135项软件著作权,超过90%的应用系统为自主研发[7] - 系统日均可处理百万级贷款的自动化审批,运营效率较成立初期提升数十倍[7] - 布局“大中台、小前端”模式,形成数智化获客、精细化风控、智能化运营和敏捷创新四大核心能力[7] - 自研大模型“邮远见”及智能数字人“邮小宝”广泛应用于客户服务、风控等场景[8] - 构建“视觉+图谱+多模态+规则”四位一体智能反欺诈体系,年均成功拦截风险交易超百万笔,挽回欺诈损失数亿元[8] - 已制定IT3.0数智化转型规划,聚焦智能驱动、技术融合等目标[8] 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社会责任 - 构建全流程消保体系,设立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建立闭环管理机制[9] - 联合反诈中心等机构持续开展金融知识“五进入”活动,自2021年推出近20场创意反诈公益活动[9] - 2018年开展“中邮消费·行走小黑板”教育扶贫计划,以“送进去”和“请出来”相结合方式赋能乡村教育[10] - 团委常态化组织青年员工开展志愿服务,2023年以来员工累计献血量超10000毫升及6个单位血小板[10]
十年笃行铸普惠 初心如磐向未来 中邮消费金融谱写高质量发展华章
金融时报·2025-11-20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