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港资房企在内地房地产市场正经历显著的战略调整,从过去的高调扩张转向收缩或转型,部分公司面临债务和盈利压力 [1][9] - 面对市场变化,港资房企呈现出不同的应对策略:包括急流勇退抛售资产、加速项目开发、寻求合作开发以及转向轻资产运营模式 [11][15][23][28] - 内地房企竞争力的提升促使行业洗牌,而积极调整战略的港资房企在精准细分市场中仍有机会 [28] 港资房企战略收缩与财务压力 - 英皇集团旗下英皇国际面临166亿港元银行借贷逾期的债务危机 [1] - 香港置地启动终极裁员,住宅开发板块全员清退,仅保留华东商业运营团队,呈现“断腕式”调整 [1] - 香港置地2024年上半年核心业务出现700万美元亏损,而2023年同期为盈利4.22亿美元 [9][10] - 长实集团近十年持续抛售内地资产,去年以低至40万元/套的价格抛售大湾区四个城市的400套房源 [11] - 九龙仓从2019年开始停止在内地拿地,内地布局城市从约15个锐减至7-8个核心城市,并有序出售存量资产 [13][15] 港资房企昔日辉煌与市场表现 - 港资房企曾以创纪录价格拿地:香港置地2020年以310.5亿元拿下上海地块,创当时全国总价地王纪录;嘉里建设在2022-2023年以约221亿元拿下上海地块 [4] - 开发项目销售成绩优异:新世界发展在广州的广粤观邸以21.8万元/㎡的网签均价成为2025年全国网签均价最高的豪宅 [5] - 香港置地上海启元项目推出80套房源,总价5000万元起,开盘当天售罄,销售额超44.5亿元,均价17.8万元/㎡ [6] - 瑞安房地产开发的翠湖六期以21万元/㎡的备案均价打破上海纪录 [8] 积极的战略调整与新模式探索 - 部分港资房企提升开发速度:新鸿基地产拿下广州番禺南站TOD地块后8个月动工,首批住宅已交付;嘉里建设将上海金陵东路住宅项目首开时间提前半年至今年3月,项目全年销售额累计近220亿元 [16][19] - 转向合作开发模式:太古地产与陆家嘴集团合作开发前滩太古里和住宅项目陆家嘴太古源,实现“土地资源+开发运营”的优势互补 [20] - 卓越的商业运营能力显现:太古地产运营的上海兴业太古汇“路易号”巨轮活动后,日均客流达8万至10万人次,周末最高17万人次,商场首周客流翻番,销售额实现三位数增长 [22] - 轻资产模式成为新选择:瑞安房地产在佛山岭南天地项目通过出售成熟物业保留管理权,获得约6.83亿元现金净流入 [23] - 新世界发展通过旗下K11 Select品牌进行轻资产输出,从2022年3月到2023年底计划将内地轻资产项目增至10个 [24][27]
港资真在撤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