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黄仁勋“救了”雷军,但苦了明年买手机的人
36氪·2025-11-20 17:28

文章核心观点 - 内存价格因AI产业(特别是英伟达HBM需求)暴涨,挤压了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晶圆产能,导致手机成本显著上升,终结了手机行业的“性价比”和“堆料”时代 [6][7][9][12][24] - 手机厂商面临巨大成本压力,反应策略出现两极分化:高溢价品牌(如苹果、华为)可内部消化成本,而性价比品牌(如小米、OPPO、vivo)被迫涨价或通过“减配”来维持利润 [13][16][17][19] - 内存涨价周期因AI需求影响可能被拉长,未来1-3年手机市场将持续面临价格上涨和配置“暗降”的局面,消费者购买手机平均需多花费约500元 [18][22][24] 内存价格上涨原因与影响 - 内存价格在11月出现暴涨,固态硬盘价格直接翻倍,内存条价格从一两个月前的两百元涨至四五百元 [4] - 手机厂商物料库存普遍低于两个月,可能需接受上游接近50%的涨幅报价 [6] - 涨价的根本原因是AI产业(英伟达HBM需求)与消费电子(手机、电脑内存)争夺有限的晶圆产能,HBM生产消耗的晶圆面积是普通手机内存的三倍 [7][9] - HBM为内存原厂(三星、海力士、美光)带来的利润极高,卖出1GB HBM的净利润是手机内存的5到10倍,一张英伟达H200显卡所用HBM的利润相当于5000台红米K70手机内存利润的总和 [12] 手机厂商的应对与市场分化 - 高溢价品牌如苹果和华为拥有巨大的利润安全垫,苹果为存储升级预留了10倍甚至20倍的利润空间,成本上涨影响微乎其微 [13][14][16] - 性价比品牌如小米(硬件净利率不超过5%)、OPPO、vivo利润空间极薄,成本上涨直接击穿利润底线,被迫率先涨价 [16][17] - 已有厂商对机型进行调价,例如vivo X300系列上调100-300元,OPPO Find X9上调200-300元,红米K90系列较前代上涨300-600元 [18] 对消费者与未来市场的展望 - 专业机构TrendForce预测,2026年手机终端售价整体将上调5%-15%,意味着明年买手机平均需比今年贵500元左右 [18] - 除了直接涨价,“配置暗降”成为普遍现象,例如一加15系列有多达13个减配项,小米17 Pro和红米K90 Pro Max分别有8个和6个减配项 [19][22] - 传统内存价格周期(两年涨、两年跌)可能因AI需求影响而失效,内存高价格态势可能持续1-3年,甚至更久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