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厕所标识成为“智力测验”
南方都市报·2025-11-20 20:31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这种"为设计而设计"的做法,实际上是在用小众的审美标准定义大众的公共 服务。那些需要仔细辨认、需要文化解码才能理解的标识,对年轻、受过良好教育、经常出入时尚场所 的人群来说,或许增加了趣味性,但对于老年人、儿童、外来务工者、残障人士等群体而言,这就是实 实在在的使用障碍。当一位老人面对抽象的几何图形不知所措时,当一个内急的孩子因为看不懂标识而 焦急时,所谓的设计感就成了一种不公平的门槛,将一部分人排除在便利之外。 包容性设计的缺失,暴露的是公共服务理念的偏差。真正好的公共设计,应该是就手好用,同时 是"隐形"的——让人在使用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却又准确得到了需要的信息。不是没有审美追求,而 是把审美建立在功能完善的基础之上,把个性表达融入清晰指引之中,不是让使用者来适应设计,而是 让设计去贴近使用者。 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商场已经开始根据顾客反馈进行整改,增加中文标注,采用标准图形。这说明 问题并非无解,关键在于设计师和城市管理者是否愿意倾听使用者的声音,是否真正把以人为本落到实 处。 公共卫生间的标识虽小,却是检验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它考验的不仅是设计水平,更是管理 者的公共服务意识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