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余成本法债基开放潮概况 - 摊余成本法债基在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一季度将迎来绝对开放高峰,期间将有超80只产品开放,累计规模超4000亿元 [1][4] - 截至11月14日,摊余债基数量合计190只,其封闭期在2019年以1-3年和3-5年为主,2020年以3-5年和5-8年为主 [1] - 11月至12月预计有2000+亿元摊余债基进入开放期,明年一季度预计仍有3000+亿元产品开放 [11] 产品特性与市场热度 - 产品采用封闭运作与定期开放结合模式,执行买入并持有至到期策略,净值采用摊余成本法核算,呈现平稳向上的增长态势 [3][4] - 在当前债券市场低利率、高波动的环境下,该类产品能提供稳定可预期的收益,成为理想的降波工具,市场热度很高 [2][4] - 理财资金正在排队抢购此类资产,因其额度稀缺,经调整叠加杠杆后收益尚可,银行理财在投资选择上比较迫切 [2] 对信用债市场的具体影响 - 机构抢购摊余债基重点利好5年期信用债,10月下旬以来基金净买入3-5年信用债力度明显加大,连续两周规模均超110亿元 [2][6] - 摊余债基建仓推动收益率下行和利差收窄,11月5日中短票AAA 5Y收益率较10月21日大幅下行19bp,信用利差收窄18bp [6] - 预计开放潮将为普信债带来显著增量资金,按5%-15%的新增配置比例估算,11-12月带来100-300亿元,明年一季度带来150-500亿元 [11] 机构投资者结构变化 - 产品资金来源已完成换血,银行理财取代银行自营成为核心增量,理财84%的增持资金投向3年以内封闭期产品 [7][8] - 银行自营因利率下行导致收益性价比降低,以及监管对SPV投资限制,参与热情下降,抛出力度较大 [7][9] - 银行理财重仓摊余定开债基规模从去年末约138亿元大幅增至2025年三季度的594亿元 [8] 底层资产配置转向 - 随着理财资金成为主力,摊余债基的底层投向从利率债更多切换到信用债,推动了持仓券种从政金债到信用债的转变 [8] - 3-5年期信用债与政金债在低波资产中具有吸引力,机构会考虑增配城投债,并通过信用下沉挖掘收益 [10] - 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因无法通过SPPI测试,目前无法纳入摊余成本债基的投资范围 [10] 行情性质与未来展望 - 本轮3-5年信用债行情核心买盘是理财,品种外部评级偏高而内部评级偏弱,行情持续时间约2周,特征可类比2024年4月手工补息行情 [12] - 行情驱动因素包括理财负债端增长,可能源于2022年11月高息定期存款到期,这也是11月资金面波动较大的主因 [12] - 预计12月市场仍会出现3-5年信用下行的行情,但由于当前信用利差已处低位,下行幅度可能不及此次 [12]
4000亿资金腾笼!银行理财“排队抢购”摊余债基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20 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