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概况与产业导向 - 2025年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举行,99支团队参与决赛,机器人展示出从"花架子"到"实干派"的转变,在工业、商业、家庭等多场景中实现实用化应用[1] - 大赛设置六大实景赛区,包括工业赛区的零件装配与螺丝拧紧、商业赛区的商品拿取与快递投放,以及高度生活化的倒咖啡、捡垃圾等场景[4] - 大赛以"劳动最光荣"为核心导向,设置三大核心赛道:具身智能模型能力挑战赛、场景应用赛、学术前沿与产业生态赛,构建从底层技术到场景落地的完整闭环[6] - 大赛共有54支参赛团队获奖,灵御智能、灵心巧手、因时机器人等企业与高校获得各赛项任务第一名[14] 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 - 灵御智能展示TeleAvatar机器人,具备自主识别与高性能"遥操作"技术,操作人员可通过手势远程操控机器人,适用于矿山、隧道爆破、核电等危险场景[7][8] - 智身科技推出四足机器狗"钢镚",重量为15公斤,是全球首款专为特种行业设计的四足机器人,具备720度后空翻、40度爬坡能力,已量产应用于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领域[10] - 灵心巧手展示Linker Hand灵巧手技术,机器人可弹奏钢琴曲《青花瓷》,其L20灵巧手能通过视觉系统识别零件位置,完成拿取、对齐孔位、配合电动螺丝刀拧紧等精细操作[11][12] - 灵心巧手的Linker Hand系列灵巧手在全球高自由度灵巧手市场份额超过80%,月订单突破1000台,成为全球唯一实现高自由度灵巧手千台量产的企业[14] 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北京市已培养机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7家,获批手术机器人注册证33个,集聚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30家,三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3] - 北京市计划到2027年突破百余项关键技术,推动10000台具身机器人规模落地,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3] - 海淀区已集聚人工智能学者12300人、上下游企业1900余家,其中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创新企业近30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24家,形成以"大脑、小脑、本体"为核心的全产业链[18] - 海淀区为具身大模型研发提供最高1000万元算力补贴,布局中关村(海淀)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等专业载体,并通过最高1亿元单体支持的孵化器政策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18] 资本与市场转化 - 灵心巧手在2025年7个月内完成种子轮、天使轮和A轮融资,其技术通过赛事曝光获得资本关注[14] - 中科慧灵在2024年大赛获奖后完成多轮融资,其夺冠机器人"灵宝"已投入矿业生产线,在井下能源矿业场景实现突破性应用[14] - 大赛加速技术、资本、市场与人才的深度融合,推动创新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10]
倒咖啡、叠衣服、拿快递、捡垃圾……“实干派”机器人:劳动最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