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收益不宜过度“美颜”
上海证券报·2025-11-21 02:28
◎记者 徐潇潇 这类产品背后套路多多——为了在榜单上"出圈",理财公司必须让"打榜"产品在特定时间窗口内展现出 远超同类产品的收益率。这其中的秘诀就在于借助估值"美颜术",提高短期收益率。 估值是一种价格发现手段,采用何种估值法,直接影响理财产品净值。资管新规实施后,理财产品普遍 采用摊余成本法、市值法。为了稳住和提高产品收益率,不少理财公司就在估值法上做起了文章,逐渐 衍生出一些估值"美颜术",且日趋技术化和隐蔽化。例如,利用"T-1估值"机制下的已知价申赎制造套 利窗口,在建仓期集中配置高息资产以拉高短期年化数据,通过信托通道在不同产品间腾挪收益,甚至 采用尾差调节等更不易察觉的操作。 其中,"T-1估值"成为近期部分机构"打榜"营销的新手段——即申购和赎回按前一日净值确认,而非当 日净值。在市场大涨时,投资者可按昨日较低净值买入,锁定当日涨幅;在市场大跌前,则可提前赎回 规避亏损。这种"已知价交易"虽看似便利,实则扭曲了产品的真实风险收益关系,还可能被用于将老产 品的收益输送至新发产品,制造短期高收益假象,以吸引资金流入。 从这一角度来看,借用估值手段过度"美颜"收益不仅掩盖了理财产品的真实风险,还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