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后浪”更澎湃
经济日报·2025-11-21 06:12
企业作为人才的输入方、科技的输出方,要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提供充足科研资 源和先进实验设备,主动参与人才培养,推动教学成果转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专业、共设课程、 共创基地,打造"企业出题、高校揭榜、师生挂帅"模式,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项目,实现人才培养与产 业需求无缝对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 展。目前,我国已逐步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形成多元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格 局。但在实践过程中,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三者融合不够紧密,有待进一步联动整合。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在深化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衔接过程中,我国的人才培养规模、质量与结构均取得新突 破。从人才储备量看,科技部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我国创新人才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为 16.20%,创新人才和群体规模稳步增长。在高端人才引育方面,北京市发挥首都优势,依托"科技新星 计划"强化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各个年龄段尖端科研人员的多梯队、全过程选育体系, 截至目前已培养32批超3000余名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