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心理学家与哲学家眼中的理性决策之道
36氪·2025-11-21 07:29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批判了经济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认为其过度依赖量化计算而忽视了决策中至关重要的定性判断和个人价值观[2][4] - 明智的决策需要结合定性判断与个人偏好,而非仅仅依赖定量分析[2][8] - 理性选择理论的应用可能导致思维狭隘和决策扭曲,理性决策的本质需要理性判断而不仅是计算[9] 理性选择理论框架 - 理性选择理论将决策类比为赌场博弈,主张通过计算选项的预期效用(价值乘以概率)来做出理性选择[3] - 该理论要求为所有决策因素赋值并量化,通过电子表格计算得出最优方案,但未涉及个人价值观和偏好的界定[3][4]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发现 - 研究表明人类决策常偏离理性选择理论,人们不擅长处理概率问题且易受决策框架和锚定效应影响[7] - 决策过程包含快速自动系统和缓慢有意识系统,两者相互作用,其过程并非理性选择理论预设的模式[7][10] 量化方法的局限性 - 许多重要决策因素(如帮助家人的意义、工作趣味性)无法被合理量化,强行量化会导致决策更狭隘和贫瘠[8] - 在大学选校等决策中,过度依赖可量化排名可能扭曲高校行为,而非真正提升教育质量等核心要素[9] 理性判断的重要性 - 理性选择理论作为规范标准是危险的,例如越战期间以伤亡人数作为胜负标准导致了战略扭曲和无谓牺牲[9] - 理性决策需要理性判断能力,应避免因过度依赖机械计算而导致自身理性思考能力的退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