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护航民营经济“枝繁叶茂”
金融时报·2025-11-21 08:15

文章核心观点 - 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信贷倾斜、产品创新和优化尽职免责制度等方式 持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助力其健康发展[1][2][3][5][6][7][8] 民营经济的地位与信贷支持总量 - 华为、比亚迪、大疆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1] - 截至2025年9月末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36.1万亿元 同比增长12.2% 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达71.1万亿元 同比增长5.4%[1] - 多家国有大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超5万亿元 例如农业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7.51万亿元 新增9736亿元 增速14.9% 建设银行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超6.7万亿元[2] 银行业支持民营企业的具体措施 - 银行业金融机构成立民营经济服务领导小组 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年度考核评价体系 细化信贷投放目标[2] - 农业银行建立健全服务民营企业“五专”机制 持续优化支持民营企业政策环境[2] - 建设银行“张富清金融服务队”通过走访为企业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例如在4个月内为金碳瓦斯发电厂投放首笔2000万元贷款[3] - 农业银行跳出传统信贷模式 创新打造专属金融产品以解决科技型企业“识别难、准入难、估值难”问题[3] - 农业银行浙江分行依托“科创企业培育库” 以“政银担”模式为一家生物科技企业发放1000万元贷款[4] - 浙商银行推行金融顾问制度和“浙银善标”体系 优化民营企业客户准入、授信评审、服务定价等环节[5] 优化尽职免责制度以提升服务意愿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 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准确落实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和不良容忍制度 完善内部实施细则[6] - 业内人士建议进一步细化免责细则指引 实施民企授信尽职免责“负面清单”制度 并探索建立尽职免责案例库[6][7] - 金融管理部门被建议在民营小微企业账户开立、贷款用途、贷后管理等方面适当放宽要求 以推动金融机构真正做到担当作为、尽职免责[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