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快手的新老铁
36氪·2025-11-21 20:16

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营收3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2% [1]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调整后净利润49.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3% [1] - 线上营销服务收入2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占营收半壁江山 [6] - 可灵AI业务收入突破3亿元人民币 [7] 用户数据 - 平均日活跃用户数4.16亿,同比增长2.1% [2] - 平均月活跃用户数7.31亿,同比增长2.4% [2] 战略重心转变 - 公司发展逻辑从横向规模扩张转向纵向价值深化 [3] - 本地生活业务与线索广告整合为生活服务事业部,资源配置更注重确定性回报 [5] - 用户规模高位缓慢增长,收入利润保持双位数增长,体现价值叙事倾向 [3] AI技术应用与投入 - 生成式推荐大模型OneRec与强化学习出价模型G4RL为国内线上营销业务贡献4%-5%的增量 [6] - AI技术提升审核、客服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6] - 第三季度研发投入3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7%,主要用于AI相关投入与人才储备 [9] 可灵AI发展路径 - 可灵AI聚焦AI影视创作场景,采取专业创作者先行、C端后行的差异化路线 [12] - 可灵AI 2.5 Turbo模型视频生成成本优化约30%,已在广告、电商、影视等专业场景落地 [12] - 与Sora等模型竞争,公司需持续投入算力、训练及AI人才 [8] AI漫剧布局 - AI深度赋能漫剧内容制作,公司推出扶植计划提供千万级灵感值、亿级流量入口及全额算力成本覆盖 [16] - AI可将真人短剧转译为二次元形式,三五人一个月可产出一部AI漫剧,颠覆传统动画行业效率 [18] - 漫剧内容去人化特性与AI高度兼容,AI在漫剧中可主导而非仅协同 [19] - AI漫剧当前核心受众为年轻男性泛二次元用户,娱乐供给饱和,需进一步切碎场景以扩大市场 [22] 行业竞争与挑战 - OpenAI Sora2等模型重新定义内容生产方式,可能重构短视频行业供给侧逻辑 [10] - AI赛道存在不确定性,部分行业AI应用难以替代基础岗位,长期收益与成本优化曲线需审视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