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硅谷天选之女,刷脸刷出3500亿独角兽
36氪·2025-11-22 10:23

公司融资与估值 - Thinking Machines Lab计划进行新一轮融资,目标筹集40亿至50亿美元 [2] - 公司此前已筹集20亿美元资金,最近一次估值为100亿美元 [2] - 当前市场传闻公司估值高达500亿美元(约3500亿人民币) [1][2] - 500亿美元估值若放在A股市场,可排入前40名,超过如洛阳钼业(总市值约3329亿人民币)等公司 [2][3] 公司产品与技术方向 - 公司于10月推出了首个产品Tinker,这是一个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允许开发者对开源模型进行微调或调整 [2] - 公司战略定位聚焦于“企业定制模型”和“行业落地”,放弃了“大而通用”的模型愿景 [20] - 产品方向强调让AI系统更广泛被理解、可定制,并推动下一代能力 [14] 创始人背景与经历 - 创始人Mira Murati曾担任OpenAI的首席技术官,其背景被认为是公司获得高估值的关键因素之一 [4][12] - 创始人拥有工程与管理的复合背景,曾于2013年加入特斯拉,参与Model X等车型的产品开发 [6][17] - 在OpenAI期间,经历了公司从研究导向向产品化(如ChatGPT、DALL·E)的关键转型,并担任技术领导角色 [10][18] - 在2023年11月OpenAI管理层变动期间,曾短暂担任公司临时首席执行官 [13] 行业动态与市场情绪 - 近期硅谷多位知名投资人如Peter Thiel已清仓英伟达,软银、桥水基金也大幅减持,向AI市场发出谨慎信号 [23][24] - 市场出现分化现象:一方面,交出强劲财报的英伟达在二级市场被抛售;另一方面,尚无成熟产品的初创公司在私募市场获得极高估值 [25] - 资本动向被解读为对“卖铲子”企业(如芯片厂商)的持续性产生怀疑,转而押注于可能成为“下一个OpenAI”的早期项目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