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现象概述 - 云贵川bistro作为一种餐饮新业态在近两年快速兴起,席卷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及西安、武汉、南京等新一线城市网红商圈,并在社交平台刷屏 [1] - 该业态将源自巴黎的平价小酒馆概念与云贵川地方菜系结合,形成奇妙的组合,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排队消费,部分门店排队时长可达3至4小时 [1][6] 市场扩张与规模 - 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以“云贵川bistro”为关键词搜索,上海有35家相关门店,北京有22家,广州有14家 [2] - 头部品牌扩张迅速,Ameigo梅果·云贵川bistro在全国已开设超120家门店,仅在广东省就布局了10家 [4] - 网红品牌山野板扎在不到3年时间内于全国开设57家门店,其杭州单店月营业额突破200万元;另一头部品牌野果yeego全国门店数已达51家 [4] 消费特征与定价策略 - 该业态人均消费可达上百元,存在显著溢价现象,例如云贵本地售价25元的铜锅油焖鸡在bistro中标价86元,街边8元的酸汤米线被卖到48元,溢价达6倍 [1] - 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对价格表示不满,称“被刺”,并评价其“价格贵、分量少、易踩雷” [1][9] 驱动因素分析 -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带动云贵美食“出圈”,2024年美团平台“贵州酸汤火锅”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1倍,相关笔记增长超20倍 [6] - 成功因素并非完全依赖口味,更多在于提供的“情绪价值”,通过山野风装修、松弛氛围感、绝佳出片率营造生活方式的想象,迎合年轻人“去班味”的需求 [7] - 菜品上进行中西融合创新,如在传统土豆饼中加入奶酪、推出折耳根柠檬茶、将杂菌酱与酸面包组合,并注重精致摆盘,打破固有“民族风”印象 [8] - 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支撑了特色食材的稳定供应,品牌在中央厨房统一制作调料,并与云南产地建立深度合作,搭建完善冷链运输系统 [9] 行业挑战与竞争格局 - 行业面临同质化困局,各品牌在店名、菜品、装修等方面严重“撞脸”,导致消费者尝鲜后缺乏复购动力,有“吃过一家等于吃过百家”的吐槽 [15] - 自2024年9月起,部分品牌创始人坦言盈利难度增加,2025年开年以来经营情况更不理想 [16] - 传统火锅巨头如海底捞、呷哺呷哺凭借成熟供应链和运营体系强势切入野生菌火锅赛道,加剧了市场竞争 [15]
8元米线卖48元 云贵川bistro为何让年轻人上头?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23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