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十一后AI假图仅退款暴涨,电商信任线被撕裂,平台加码审核能堵住这道口子吗?
搜狐财经·2025-11-23 16:00

AI造假对电商行业的冲击 - 生成式AI技术大幅降低造假门槛,导致利用AI合成假图片和假视频进行恶意退款的情况激增[3] - 造假手法包括将衣服P出裂口、食物P成变质、蓝莓发霉、水蜜桃变坏果、面包长毛等,甚至出现电池漏液等虚假图片[3] - 电商平台成为AI技术滥用的第一波受害者,买卖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受到严重破坏[3] 恶意退款产业链的形成 - 网上出现专业"退货图生成服务",收费288元传授退款窍门,并宣称"专业退款,包过审核"[5] - 部分账号展示"30次成功""获利2000元"的战绩作为宣传招牌[5] - 这种行为已从传统的薅羊毛升级为伪造证据的诈骗,性质发生根本变化[5] 对商家的具体影响 - 商家被迫将经营精力从业务拓展转向防骗措施,增加运营成本[7] - 小件商品因价值低而不值得投入举证、申诉等流程,但商家又不甘心认亏[7] - 夫妻店受影响尤为严重,一单恶意仅退款可能吞掉他们整天的利润,例如去污剂净利仅两三块钱[10] 行业成本与价格传导 - 商家开始将风险成本摊入商品价格,导致所有消费者为少数人的欺诈行为买单[7] - 客服审核流程变得更加繁琐,需要像验钞一样仔细检查图片细节,拖慢真正有质量问题的退款处理[7] - 为防范"穿完就退",有商家在衣服上悬挂A4大小的硬质吊牌,剪掉不能退,不剪无法穿,增加交易摩擦成本[16] 监管与平台应对措施 - 9月1日《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生效,要求AI生成内容必须标注[12] - 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行动,处置违规AI产品3500余款,清理违法信息近百万条[12] - 淘宝天猫发布账号诚信体系,覆盖异常仅退款、退货掉包、网图/P图等行为,多次违规账号将被限购[12] 技术防范与效果 - 平台升级AI图片识别与多角度视频验证技术,特别是在美妆、小家电等高客单价商品领域[14] - 商家开始使用AI检测工具,要求提供带时间戳的开箱实拍视频[14] - 国内某二手平台2024年上线图片真实性校验系统,两个月内相关投诉量下降62%[14] - 亚马逊要求高价值商品退款提供实时带时间戳视频,到6月此类欺诈下降58%[14] 行业长期挑战与解决方案探讨 - 行业正在讨论更严格的方案,包括AI内容溯源、跨平台联合限制多次违规账号等[16] - 目前存在边界争议问题:未标注AI生成内容如何认定、平台审核责任界限、商家举证成本平衡等[16] - 电商行业靠效率起家,但必须依靠信任才能持续发展[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