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熊市前兆,还是牛市插曲?
搜狐财经·2025-11-24 11:05

市场近期表现 - 上证指数于10月21日大跌2.45%,收于3834.89点,跌破前期震荡区间下沿 [1] - 自11月14日开启调整以来,主要股指普遍回调: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累计下跌4.83%、6.96%和8.80%,万得全A指数下跌6.33% [1] - 行业表现分化,银行板块逆势上涨0.37%,而电力设备板块跌幅达7.37%,多个板块跌幅超4% [1] 市场调整驱动因素 - 本轮调整反映了全球AI主题逻辑动摇与A股年末日历效应的叠加影响 [1] - 本轮行情由AI主题驱动的结构性牛市主导,美股AI争议成为关键诱因 [1] AI产业泡沫争议 - 美股市场对AI产业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激烈,核心在于高估值是反映真实增长潜力,还是资本追捧的泡沫 [2] - 泡沫论支持者认为估值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标普信息科技指数市盈率31倍,科技“七巨头”达56倍 [5] - 泡沫论支持者指出企业盈利兑现不及预期,八成部署AI企业未实现净利润增长,OpenAI仍亏损 [5] - 泡沫论支持者提出投资扩张风险,科技巨头资本开支激增57.9%,且“循环融资”模式类似互联网泡沫 [5] - 泡沫论支持者提及债务与政策压力,科技公司债券融资增长70%,美联储降息预期减弱 [5] - 反对泡沫论者强调企业盈利能力优于互联网泡沫时期,标普500信息技术板块净资产收益率25% [5] - 反对泡沫论者指出技术需求真实,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收入连续超预期,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速73% [5] - 反对泡沫论者认为宏观环境有利,美联储预计2026年降息,且市场处于泡沫初期,风险可控 [5] - 多数机构认为AI产业处于发展早期,相当于互联网泡沫的“狂热初期”,而非破裂前夜 [2] - 宏观上美联储降息概率较高,降低了泡沫被刺破的风险 [2] A股市场中长期支撑因素 - 制度上,新版“国九条”和“十五五”规划明确资本市场为“新质生产力融资主渠道”,上市标准多元化和退市制度严格化优化了市场生态 [3] - 资金上,居民资产在房地产弱化和低利率环境下向权益类转移,2024年A股资金净流入创新高,个人养老金等引入“耐心资本” [3] - 产业上,新能源、AI和生物医药等驱动转型升级,全球资金增配人民币资产提供额外动力 [3] 投资策略建议 - 短期市场可能震荡,建议均衡配置:AI主线保留仓位,同时关注消费、资源能源等估值合理板块,增配高股息资产防御 [4] - 中长期聚焦“新质生产力”,沿“基础能力建设”主线和“创新应用落地”主线布局 [4] - 策略上采取定投式分批买入,保持现金储备以应对非理性波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