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斯克提出太空AI愿景!黄仁勋回应:这就是个梦想,面临温度波动等现实挑战
搜狐财经·2025-11-24 11:31

文章核心观点 - 埃隆·马斯克提出颠覆性构想,计划未来四到五年内将人工智能计算设施安置在太空,认为太空可能成为更具成本效益的AI运行场所 [1] 构想背景与业务协同 - 构想依托于旗下业务形成的支撑闭环:xAI专注AI大模型研发,SpaceX具备商业航天能力,特斯拉涉足储能与机器人领域,这些业务的协同可能为太空AI计算中心提供从技术研发到硬件部署的全链条支持 [3] 太空部署的驱动因素 - 选择太空的核心原因在于能源优势,地球仅接收二十亿分之一的太阳能量,而太空可利用的太阳能规模远超地球 [3] - 地面AI计算面临电力瓶颈,每年200或300吉瓦的AI计算在地球上很难做到,若需1太瓦规模在地球上更是不可能 [3] - 太空环境能提供持续太阳能,并且辐射冷却技术可解决设备散热难题 [3] 具体实施规划 - 计划利用星舰的发射能力,每年应该能够将大约300吉瓦,甚至可能是500吉瓦的太阳能人工智能卫星送入轨道 [3] - 设想月球基地参与建设,就地制造太阳能人工智能卫星并利用质量驱动器将其加速到逃逸速度,目标实现每年100太瓦电力生产 [3] 技术挑战与可行性 - 高性能AI芯片如Blackwell或Rubin在太空轨道环境中面临挑战,低地球轨道温度在-65°C至+125°C间波动,热循环剧烈且存在辐射带穿越问题 [4] - 芯片需厚重屏蔽或抗辐射改造,这可能降低运行效率,削弱太空部署的可行性 [4] 实施规模与外部挑战 - 实现每年数百吉瓦卫星部署需数千次星舰级飞行,发射规模与成本构成现实挑战,短期内难以达成 [4] - 轨道碎片、国际空间政策与监管审批等外部因素为项目增添不确定性 [4]